首页 > 军事 > 哄堂大孝 > 第五十七章 报纸的重要性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七章 报纸的重要性(1/2)

目录
好书推荐:

没几天,一篇《颂太子博闻广识文》就在京城内外广泛流传。

按理说,这样的马屁文章,应该是被文人所不耻的。

但是因为写这篇文章的人背景不是普通文人,也不是普通的大臣。

而是大明第一道德模范,状元公,王华的长子,当今学术界公认的理学第一人,王守仁亲笔手书。

所以一经发出立马引起大家不小的讨论。

原本在大家眼中不务正业的太子,突然被大明理学第一人专门写文章称颂,而且还不是夸其他无关紧要的地方,就是称赞太子学识广博,思想深刻,而且还夸太子有道德!

王守仁开篇就直接写,“余幸与殿下交流数日,深感殿下见识广博,见解独到,实乃国之瑰宝,社稷之望。余谨以此文,颂扬殿下之学识与德行,以表敬仰之情……”

这一篇文章流传开后可不得了,起初大家还有点怀疑,是不是王守仁收钱了,才专门写出这样的马屁文章。

于是就有好事的人在兵部值房当面问王守仁,说太子从小顽劣不堪,也不好读书,何来的学识与德行让你称颂?

没想到王守仁当场暴怒,起手就打。

王守仁那可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他可是文武兼修的,沙包一样的拳头落在问话那人身上之后,任凭他如何求饶,王守仁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最后在周围同事的集体努力下,才把王守仁拉开。

并且王守仁最后还说了一句,“吾父皆颂太子为仁民爱物之储君,汝辈何资以訾议太子乎!”

那意思就是,连我爸都称颂太子是个仁德爱民的好太子,你这鼠辈有什么资格批评太子。

经过这件事之后,文人圈子里更炸裂了。

理学名家王守仁和道德楷模王华父子俩都认证过的人品,而且王守仁甚至因为有人说太子坏话而当场暴怒出手,就是再收钱也做不到这样吧?

尤其这文章开头就说是王守仁跟太子交流过才得出的结论,这就导致在中青年臣子中,流行起了一股求见太子的风潮,大家都想亲眼见一见太子到底有多高的学问。

就在王守仁文章发酵了好几天之后,朱厚照才终于打算正式上本,请求开办报纸。

这倒也不完全是为了面子。

而且经过王守仁之后,朱厚照已经意识到了,大明中青年文官们的潜在力量,是可以拉拢的。

自己前些天刚巡完营,这几天各种反对的声音就没停过,还搞出各种问题,就比如驿站缺钱这件事,根本就不是韩文这个户部尚书提出的,很明显是文官们想故技重施,在其它地方把皇帝和国库的钱都用光,然后就以军费开支太大为理由,拒绝发展军队。

朱厚照立马就认识到,要想真正掌控兵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李东阳这个骑墙派,自己之前拉拢他失败,也只不过是让他暂时放弃了支持刘大夏。

就算让皇帝老爹换下了刘大夏,李东阳也没有彻底投靠自己,自从巡营完毕后,一直到今天,都不断有大臣在上疏,劝告皇帝放弃动用兵营的想法。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朱厚照完全可以肯定,这些人绝对是李东阳在背后支持的。

朱厚照才意识到,李东阳这些掌握实权太久的士人们,是靠不住的,总不可能人人都跟马文升一样,都有一个爱闯祸的独生儿子,因此他需要组建一支新的势力。

这些天想来想去,也就是像王守仁这样的中低层自己还可以拉拢一下。

正是运用了后世伟人的办法,仔细分析了一下,目前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朋友。

这些食利阶层和上层的掌权者,是自己完完全全的敌人。

而朋友,则是所有被大明制度压迫的人民,就比如军户和更低贱的匠户,灶户。

可惜目前自己还没办法很好地组织起他们,总不能拉一块红布大声喊,“藩王士人宁有种乎!”,“枪在手!跟我走!杀藩王,抢碉楼……”

那恐怕得先灭了自己满门,毕竟皇帝才是最大的“藩王”。

因此向来想去,只有拉拢这些中青年的官员们,他们属于“半食利阶层”。

他们大多数有自己的抱负,而且因为年纪还轻,在官场侵染的时间比较少,理想还没有被彻底磨灭。

之前朱厚照一直都是在背后偷偷搞事,偷偷拉拢马文升,韩文,让皇帝恢复厂卫的职能,就连之前的契税都是给内阁说了之后,内阁上疏的。

可这一次不同了,既然要组建一个自己的势力,他必须要出来领头了。

所以他才让王守仁给自己写篇颂文,要先把名声给打出去,才能让那些青年才俊们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

组建势力有两个最重要的地方,第一是要有共同的信仰,第二是要有共同的利益。

他可不想组建的势力如一盘散沙一般。

所以朱厚照办报纸,不仅仅是为了摆脱王守仁,也是为了给自己打出名气,同时要对外宣扬出自己的治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哄堂大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