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道德启示录 > 第二十四章 首次演讲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四章 首次演讲(2/3)

目录
好书推荐:

刘备怪叫道:“张老弟,我看好你,你是最棒的。”

王越也亲热地大叫道:“张公子,想说什么就说吧,不要有什么顾忌。”

张飞也在一边凑热闹,“弟弟,加油!”

“小神仙,加油!”学生们都热情地叫嚷起来。

李元凤看到这副情景,既高兴,又得意,差点激动得流下泪来。张军反应更大,身为一个卑贱的商人,平ri里受够了读书人的白眼,见儿子如此出息,连忙捂住了双眼。

张行定了定神,举起右手,轻轻往下一压,场中顿时鸦雀无声。

张行向卢植一揖,道“卢老先生,晚生斗胆了。”

卢植开心地一笑,朗声说道:“不必多礼。我今天就是来当听众的,你想说什么,我一概不加干涉。你们要争吵什么,我也一概不参与。你就放心地说罢。”

卢植的大度,立刻引来学生们敬佩的目光。张行的心中,也是好一阵感叹。看来自己选择卢植这里作为传教的第一站,真是一个明智而又幸运的决定啊。

张行不再犹豫,两眼扫过全场,朗声问道:“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请问诸位,这个‘一’,又是何物呢?”

场中静默半晌,一个学生举手道:“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张行摇头道:“非也。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由此可见,忠者,尽心尽力也。子曰:‘其恕乎!己所不玉,勿施于人。’由此可见,恕者,不可随意伤人也。引申开去,尽心尽力地为君王办事,也是忠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治天下的角度出发,所以儒家以为,忠君才是至高的忠,甚至是唯一的忠。恕则不然,‘己所不玉,勿施于人。’反过来说,则是‘己所玉,施于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都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所以,原谅别人的过失就是恕。无论如何,忠是忠,恕是恕,是不可混同的。这是‘二’,不是‘一’,所以,你的看法是不对的。”

又一个学生举手道:“这个‘一’,应该是‘仁’。”

卢植听了,微笑点头,以表赞许。

却见张行再次摇头,道:“孟子曰:‘以德行仁者王。’由此可见,只有依赖于德,借助于德,然后推行仁政,才能成为天下之王。也就是说,在‘仁’的上面,应该还有一个‘德’字。”

又有学生道:“孟子只是亚圣,会不会错解了孔子的教义呢?”

张行微笑道:“自然不会。难道你们在《论语》中没有读过吗?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请大家细心地想一想孔子的这段话。以道为最高追求,以德为现实依据,以仁为实践的手段,以艺为增益的途径。无论是孟子,还是孔子,都是将仁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来使用的。就像你们手中的笔一样,难道这支笔,能够成为贯彻于你们终身的道吗?”

说到最后,张行的声音突然高亢了许多,所有学生都是浑身一震,陷入了深思之中。就连卢植,也不能例外。就像邓老搞改革开放的时候一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还需要讨论吗?可是,它却的确是引发了一场思想的革命。

自董仲舒以来,孔子的学说至少被降低了两个层次,一个是道的层次,一个则是德的层次。而仅仅是限于仁的层次,即一种既没有道的灵魂,也没有德的基础,而仅仅是停留于手段和技巧的层次。到了后来,仁也没有了,艺也没有了,就只剩下最最低级的礼了。当中华民族成为了礼仪之邦的时候,也就是孔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的时候。

张行等了一会,缓缓地说道:“想当初,孔子周游列国,却一直无人理睬,以至于他老人家将死之际,不得不流泪高呼:‘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可是,那董仲舒只是与本朝的武帝谈了一夜,就将儒家捧上了唯我独尊的宝座。到得光武帝时,又请来两百多位儒生,对儒家的经典重做注解,依然推崇备至。请问诸位,难道说春秋时期的那些诸侯全都是傻子吗?”

春秋时期的诸侯绝对不会都是傻子,张行之所以说这些东西,就是要引起学生们对于所学的东西的怀疑。这种怀疑一旦深入下去,就一定会造成儒家的分裂。也就是分裂成孔子的儒家和董仲舒的儒家,求道的儒家和媚上的儒家。

观察了一下学生们的反应,张行再次火上浇油地道:“孔夫子,这位伟大的圣人,当他活生生地站在那些诸侯的面前时,那些诸侯却视而不见。在他死去已经五百多年之后,董仲舒来了,他老人家终于成为公认的圣人了,受到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了。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说董仲舒比孔子更很大吗?”

“为什么?”终于有学生忍不住问了出来,其他学生也纷纷应和,质疑的声音顿时响遍了整个的缑氏山。

张行吸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道德启示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