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5章 交流会(2/3)
不是简单的加速,而是整个冶炼过程的质变。"
随着讲解深入,何雨泽展示了大量实验数据和操作记录。他不用看笔记,各种参数、公式信手拈来,对技术细节的掌握令在场专家频频点头。当讲到氧枪系统的创新设计时,他甚至现场在黑板上推导了几个关键方程,步骤清晰,逻辑严密。
"何工,我有个问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举手,"按照你的设计,氧枪寿命如何保证?我们厂曾经试验过类似技术,但氧枪损耗严重。"
何雨泽微微一笑:"张总工提到的问题非常关键。"他示意助手搬上一个实物,"这是我们改进后的氧枪结构,采用三层套管设计,中间通冷却水,外层是特殊陶瓷材料。经过三个月连续运行,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20炉次,是传统设计的西倍。"
会场响起一片赞叹声。何雨泽注意到刘副部长正专注地做着笔记,不时与身旁的专家低声交流。
技术报告持续了两个小时,期间不断有人提问,何雨泽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专业而详尽的解答。当讲解完毕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太精彩了!"武钢的总工程师激动地说,"这不仅是技术介绍,更是一堂顶级的冶金工程课!"
午休时间,参会代表们围在展示区前热烈讨论。何雨泽被团团围住,回答着各种技术问题。他注意到易中海和几个老工人站在人群外围,神情复杂地看着这一幕。
"老易,看来咱们厂出了个真人才啊。"一位老钳工小声说。
易中海哼了一声:"嘴上功夫罢了,真本事还得看实际操作。"
这话恰好被路过的刘副部长听到。他停下脚步,转向易中海:"这位老师傅,您对何雨泽同志的技术有疑问?"
易中海没想到会被部长点名,一时语塞。杨厂长见状走过来解围:"刘部长,这位是我们厂的八级钳工易中海师傅,实际操作经验非常丰富。"
刘副部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真正的技术人才。"
下午的会议安排是现场观摩和分组讨论。在炼钢车间,何雨泽亲自指导工人演示了氧气顶吹转炉的整个操作流程。当炽热的钢水从炉口倾泻而出时,参观的代表们纷纷发出赞叹。
"钢水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工艺。"一位专家仔细观察后评价道,"气泡和夹杂物少了很多。"
分组讨论时,气氛更加热烈。何雨泽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解答疑问,分享经验。他特别强调了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展示了精心编制的培训手册和考核标准。
"何工,你们的技术团队建设令人印象深刻。"鞍钢的赵国强翻看着手册说,"不仅技术创新,连人才培养体系都这么完善。"
傍晚,会议接近尾声。刘副部长做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创新价值和推广意义。他特别指出:"何雨泽同志不仅研发了这项技术,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和培训体系,这是确保技术落地生根的关键。"
会后,刘副部长特意留下何雨泽单独谈话。两人在厂长办公室旁的接待室里坐下,工作人员端上茶水后识趣地退了出去。
"小何啊,今天的会议非常成功。"刘副部长亲切地换了称呼,"工业部决定在全国重点钢厂推广这项技术。我希望你能亲自下去,指导各厂的建设工作。"
何雨泽沉思片刻,回答道:"刘部长,感谢组织的信任。不过我认为,与其我一个人到处跑,不如发挥团队的力量。"他说着就从兜里拿出一个名单,"这是我们厂培养的十二名技术骨干,每个人都完全掌握了氧气顶吹技术的核心要点,可以独当一面。"
刘副部长接过名单,仔细查看:"你的意思是..."
"我建议由我们厂派出技术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技术员带领几名熟练工人,到各厂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何雨泽解释道,"这样不仅能加快推广速度,也能形成长期的技术交流机制。"
刘副部长眼睛一亮:"好!这个方案考虑得很周全。技术推广不能只靠一两个专家,必须建立人才队伍。"他赞许地看着何雨泽,"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格局和胸怀,难得啊!"
谈话结束时,天色己晚。刘副部长起身准备离开,突然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
"何雨泽同志,这是给你的。"刘副部长神情变得严肃,压低声音说,"上面那位看了你的报告,特意嘱咐我转交给你。"
何雨泽接过信封,感觉分量不轻。当他看到信封右下角那个小小的红色印章时,心头一震,那是上面的专用章!
"这...这是..."何雨泽一时语塞。
刘副部长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国家需要你们这样的青年才俊。"说完,转身离开了接待室。
何雨泽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便签和一本红色证书。便签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技术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望再接再厉。"。
他的手微微发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这项技术价值的最高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开局和傻柱断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