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8章 镇衙(1/2)
余锦佑高兴地对纪寻竹说:“竹竹!看!我们的地!种…种大土豆!”
他的快乐纯粹而简单,感染了旁边情绪低落的人。/l!k′y^u/e·d`u¨.^c~o?m+
日头渐渐偏西,金色的余晖洒满田野,在收割后的田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忙碌了一整天,也只分完了一半人家的土地。
张全福、张全禄、吴老汉等负责丈量的汉子们累得满头大汗,腰都首不起来。
负责记录的陈砚也手腕发酸。
村民们也站得腿脚发麻,但没人离开,都紧紧盯着进程,生怕错过自家。
余大石站在一处田埂上,看着眼前忙碌而充满烟火气的景象:
钉下的界桩星罗棋布,像一颗颗钉子,将“家”的概念牢牢钉在了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
登记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地块,是契约,是希望,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他抹了把脸上的汗,对着疲惫却依旧坚持的众人喊道:
“今天就到这!大家伙儿都辛苦了!剩下的,明天接着分!放心,一块地都少不了大家的!都回去歇着吧!看好自家的界桩,看好自家的粮!”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中,村民们三三两两地散去,走向各自升起炊烟的家。+l!u′o·q!i-u/y!d!.*c^o+m+
田野里,新立起的界桩静静伫立,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刚刚萌芽的、属于每个小家庭的梦想。
虽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家业”的归属感和守护欲,己经在每个人心中悄然扎根。
余大石看着暮色中的田野和那些界桩,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
他知道,这个村庄的筋骨,正在一寸寸地变得强韧起来。
几天后,分地尘埃落定,新立的界桩如同卫士般矗立在余家村的田野上。
余大石没有耽搁,安顿好家里,便揣着那本厚厚登记着所有村民姓名、人口、分得地块位置和亩数的册子,以及几枚特意挑选出来、品相极好的大土豆,踏上了去镇上的路。
镇衙坐落在比余家村繁华许多的镇中心,青砖灰瓦,透着官家的威严。
余大石熟门熟路地通报进去。
没过多久,便被引进了后堂书房。
镇长姓孙,是个年约五十、留着山羊胡、眼神精明的文吏。
他正伏案处理文书,见余大石进来,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放下笔,热情地招呼:
“哎呀,余里正来了!快请坐!来人,看茶!”
态度比上次余大石初来报备接收流民时还要热络几分。.求¨书~帮? _更-新*最¢快\
“孙镇长。”余大石抱拳行礼,声音沉稳,不卑不亢,将带来的册子和几颗硕大的土豆放在一旁的茶几上,“叨扰了。”
“不叨扰,不叨扰!”孙镇长目光扫过那几颗格外饱满的土豆,眼中精光一闪,笑容更盛。
“余里正可是咱们镇的功臣啊!快说说,村里现在怎么样了?听说秋收大获成功?”
“托镇长福,托秦将军福,也托乡亲们齐心。”余大石言简意赅。
“粮食都收上来了,分到各家各户,人心也安定了。这次来,就是按规矩,向您报备村里分地的事宜。”
他说着,双手将那本厚厚的登记册呈上。
孙镇长接过册子,入手沉甸甸的,他随手翻开几页。
只见上面字迹工整清晰,详细记录着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分得地块的位置(如“村东水渠旁甲字三号”、“北山脚乙字七号”等)、亩数根据人口来算,以及丈量见证人的签名(张全福、吴老汉等)。
条理分明,一丝不苟。
“好!好啊!”孙镇长看得连连点头,心中更是满意。
他早就知道余家村的事情,秦烈将军当初押运那批作为种粮的土豆北上时,就特意跟他打过招呼,言明余家村乃新朝堂重视的“粮种示范”之地,务必给予便利和支持。
如今看到余大石不仅带着几百号人熬过了荒年,开垦出三百多亩地,还这么快就完成了如此规范的土地分配和登记,这执行力简首惊人!
这对他来说,就是实打实的政绩!
一个荒年后迅速恢复、秩序井然、粮食自给的模范村,在他的治下,这报告写上去,上面能不高看一眼?
“余里正办事,真是滴水不漏!这册子做得太好了!”孙镇长由衷赞叹。
“你放心,此事本官立刻备案归档。这余家村的地契文书,待我上报县衙核准用印后,会尽快发还给你们,各家各户的地契也会陆续办下来。”
他放下册子,话锋一转,带着几分亲热和试探:
“余里正啊,你们村现在可是咱们整个镇、乃至整个县的标杆了!这多亏了你领导有方!”
“镇长过誉了,都是乡亲们自己肯干。”余大石谦虚道。
“诶,你就别谦虚了!”孙镇长摆摆手,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脸上带着恳切和为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荒年,我被卖给了猎户家的傻儿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