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7章 科举改制(1/2)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第57章 科举改制
“陛下,这科举制虽好,但是儿臣认为,这科举制其实和之前的九品中正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选拔的方法换了而已,我们都知道,这科举制是通过考核学子的学术能力而选拔人才,但是事实上,最后选拔出来的,却还是那些名门之后,而寒门子弟,却少之又少,所以儿臣认为,现行的科举制度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然,这科举制,其实和九品中正制并无多大的差别。”
李真站出来了,先是行了一礼,然后开始侃侃而谈道。
不过虽然李真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迎合的人却没有一个,主要因为李真说的那个科举制改进,竟然是要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进入。
要知道,这些在朝为官的,基本上都是权贵之后,名门子弟,现在李真突然说要改进制度,自然得不到他们支持。
就算是同样寒门出身的程咬金等人,他们也基本上是武将出身,对于自己的寒门身份也没什么在意的,因为他们的子弟以后也基本上是进入军队的,所以科举制改革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自然也就不会站出来了。
于是就这样,在李真话音刚落,一下子整个大殿之上,竟然瞬间变得寂静无声起来,既没有人支持李真,也没有人反对李真。
不支持李真,自然是因为李真的方法确实是会侵犯到他们的自身利益,而不站出来反对,则是因为李真确实讲的有些道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还没有表态呢,所以他们也不急。
“真儿所言,确实在理,这科举制度关乎到国计民生,自然要以公平取士,不过这既有的制度已经践行了数十年了,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既然你说要改进,对于这如何改进你可有什么良策?”
听完李真的汇报,既然没有其他人表态,于是李世民直接开口道。
听到李世民的问题,李真早就胸有成竹,再次侃侃而谈道:“回禀父皇,改进科举的方法,儿臣自然是有的。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由来已久,但是每年有那么多考生,如何在众多考生中突出自己,成为了一个难题,所以有很多考生就会想很多办法走捷径,比如说向一些大儒投行卷,期待大儒的赏识,从而在批卷的时候得到一些优待。”
“这些本来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这种行为很容易产生利益来往,从而导致权贵望族在这其中谋取私利,而在儿臣看来,既然是要科举取士,自然是要公平为主,以考试文章取胜。”
“所以,按照儿臣的意思,应当禁止投行卷的行为,并且在每一份考卷收上来之后,就将那些考卷的名字用白纸糊上,然后再找人将那些考生的答案在誊写在白纸上,如此一来,就不会有人知道,这份答案是哪个考生答出来的了。”
“而这样才能真正的以文章的水平来进行评比,选出真正的有才之士。”
李真断断续续将他心中的想法全部讲了出来,这个方法其实很简答,那就是采用糊名法,其实这个方法在不久的将来,就快要实行了的,李真只不过是提前让它出世了而已。
按照史书记载,糊名法最先出现的时代,就是在武则天时期,其实距离现在也就不到几十年而已。
但是就是这个超时几十年的方法,听在李世民的耳朵了却是震惊不已。
“好!好!好!好办法!”
听到李真的建议,李世民连说三个好道。
李真的这个方法确实很科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保证科举制度的公平性。但是正是如此,此时却有人反对道:
“陛下,臣以为这个方法不妥,臣的意思不是说李大人的方法不好,而是说我们现在的大唐结构都是以权贵世家为主,若是此时实行科举制改革,怕是会引起各大士族的不满,这样的话,势必会给整个大唐,带来不可逆转的动荡!”
站出来是民部尚书唐俭,他既是民部尚书,又是权贵之后,此时他所代表的的就是广大的贵族世家,自然是大礼反对李真的建议。
李真的方法对于大唐来说,确实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对于他们贵族世家来说,却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了。
虽然他们贵族子弟仍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考取功名,但是很明显的,这个难度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程度。
虽然贵族子弟的教育环境肯定会比寒门子弟要好,而且受教育水平也会大大高于寒门子弟,但是毕竟寒门子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一旦将科举制度改进的更加公平的话,那么朝堂上的权贵子弟只会越来越少。
不过,既然有人出来反对,自然也会有人支持,虽然大唐朝堂上的官员是以贵族子弟为主,但是难免有一些寒门出身,比如说现在站出来的房玄龄。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李大人说的有道理,既然我们要实行科举制度,自然是要最公平的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来,至于那些贵族世家的人,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啊,又没有取笑他们的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之天才皇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