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1章:领略古人的教育体系(1/2)
手机直接访问:www.kswxs.org
第121章:领略古人的教育体系
果然,他还是生气了。
从那天起,他就搞来一床被,不和她睡一被窝了。有时半夜还会喊醒她,让她不要越界,不要趁睡钻他被窝。
她也不想,还不是天气太冷的锅。
一晃四月初,火炕的账和铺子里的分红结算下来,小仙的第二批麦粒也就位开工了。
磨坊干活的婶子,虽然拿到了一个月的工资,美的不行,但明显效率降低了,隔三差五就有告病的,有的硬撑累倒在磨坊,说实在这体力活累人,就连那三头拉磨的驴也累够呛。
看着堆积的麦粒,她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什么不盖一个风车磨坊呢?这样不就省事省力了吗?
她可是二十一世纪,站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历史之后的人啊,有太多前人经验可供借鉴了。
水磨坊、风车磨坊都可以搞啊,工作原理直接“白爹搜索”就能提供。
只不过紧靠大山,指山上的泉水可能悬,但山风多的是。
尤其那山谷口,一年四季贼出风了,瘦人往过一走能吹的飘起来,每次大哥经过,她都得拽着。
如果这磨坊建起来,谷物磨面不就轻轻松松,除了白面、绿豆面、黄豆面、荞面、莜面、黄米面、又紧傍着子午道这条商道,周围的经济不就咔咔往上带动了。
百姓的小日子蒸蒸日上,就算她走了,也不用再为四哥哥的生计发愁了。
看来这事,还是得找冯县令合计合计,别到时候土地审批不下来,盖好了又收为国有。
随着火炕的生意越做越大,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都住上了热乎的炕头。
以至于隔壁县都来打听这事,就连子午郡也有人张罗问询。
这事迟早要被冯县令知道,包括她买粮的事。与其等人家问上来,还不如自己主动招了,没准还能借着冯县令的人脉,把周围几个县的生意都揽下来。
而且,她已经筹钱又买了400石麦粒,足够她折腾一年了。
她也没必吃的那么独,剩下的那500石麦粒,还是让冯县令拿着响应国家号召的好,免得让他难做,到时候从她头上描补。
说干就干,小仙闭门造车,在家埋头苦学数日风车磨坊制作原理,结果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制作原理看得她是一个脑袋两个大,她就一个文科生,顶多厨艺好点能加个印象分,真让她搞明白这些机械原理……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小仙俩腿一蹬,决定不跟自己这猪脑子过不去了,还是把原理记熟了告诉唐可爱,他是天才,让他琢磨去。
自打唐英俊和她谈成这笔炕头买卖,前前后后赚了不少钱,几乎把家里那堆废弃的砖头山处理没了。
虽不知道他抛去成本赚了多少,单是她结货银就送去二千两银子。
唐可爱对于她的到来很是欢喜,还将她引荐给了父母。又缠着她做了几笼包子,直说那厨娘做的不如她好。
岂料被他父母出卖的一干二净。
“不好吃,也没见你少吃过。”
唐可爱的父母相对于“老成”的他来说,显得很是孩子气,不仅损起儿子也不带嘴软,还争风吃醋连个包子都要和儿子一人一半。
唐可爱嫌弃的频频摇头,直接将一笼都分给父母,颇有长辈的风范。但她也能感受到唐父唐母的刻意为之,像是在弥补他因“特殊”而缺少朋友的孤独。
听说“她”是唐可爱的朋友,唐母又是给镯子,又是拔头簪,恨不得把压箱子的金条子拿来讨好她,让她倍感压力。
饭局上,她提起风车磨坊的事儿。
唐父抛开哄儿子时的幼稚样,展露出了一个匠人见多识广的真本事。
他曾在淮南之地见识过水车磨坊,原理上大同小异。在加上小仙将自己一知半解一说,几个匠人就根据她所说的勾勒出内部的图纸,先做出了一个简易版的,微缩型的风车磨坊。
看着有八成像,小仙松了口气。
果真,专业的事就该教给专业的人干,你瞧瞧人家一下午的功夫就都折腾出个大概来,她自己扯犊子埋头研究了一个礼拜,都没分清哪根线在哪根线上。
原本当天是要回的,但磨坊有诸多细节还在研制中,毕竟她有一些经验需要她留下帮忙。
唐可爱心情大好的领着她在青村转了一圈,她上次来就对那些青砖很感兴趣,这回算是逮着向导了,顺便也了解到了青村的发家史。
青村可真大,除了砖窑和学堂还有制衣的布坊,样式尽是京城样式很漂亮,她进去逛了一圈给家人各自相中了两套衣服,因为买粮负债累累,正准备厚颜无耻让唐可爱买给自己。
铺子老板见她身上的袄子厚实,问了她做法,她大大方方的教了这棉衣棉裤如何制,又说了样式上哪里可改进,穿着方便。
不免提起青村盘炕的十个工人,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系统又在派坑爹任务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