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0章:九月九登高望远(1/2)
第320章:九月九登高望远
古人把“双”定为阴数,把“单”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大抵用应季菊花制成晶莹剔透的菊花糕也是重阳的重要习俗,尤以秦民最为信奉,祈求延年益寿。
秋高气爽,登高望远,一把茱萸煮酒,在这渐冷寒凉的秋日,颇有驱寒的功效。
陆燕西说:“重阳日晴则一冬少雨雪,冬至、元日、上元、清明皆晴,雨则皆雨。是日无雨则归路日,有雨则来五谷丰登。”
小仙笑:“如此说来无论重阳风雨日晴,你们都该是满心欢喜的咯~”
毕竟好话歹话都让你们说了个尽。
“你呀……真调皮。”陆燕西无奈的摇了摇头。
因为天气正好,全家也打算登山望远,这也算是赏秋景的一次野餐活动。
小仙将早上蒸好的重阳糕放在食盒里,又将桂花蜜挨个淋了一些,总觉得这样味道也不过瘾,索性又装了一小瓶放入食盒,带了几个碟子。
忽闻油锅脆响,小仙探头看想里屋的灶台,原来是家里的身子在炸芋包。
这算得上是重阳此地的一样特色美食,厨娘觉得他们没吃过,便做来给他们尝个新鲜。
一共两个口味儿甜的用番薯做,咸的用芋头做。
她的肚子有六个月已然是显怀的时候了,而且里面的小祖宗很是矫情,一点油锅热气都闻不得,不然那可有得她吐了。
她之前也没瞧见过这样的食物,就有些想瞧是怎么个做法,可偏是肚里的小祖宗不让,她只得捏着鼻子到了下风口的后窗户前眼巴巴的偷瞄着。
一机灵的小丫鬟瞧见,端了一小盘炸熟的给她,金黄色的芋包子别提多让人眼馋了,而且味道也很别致,无论是甜的咸的都合她胃口。
小丫鬟见了她吃了还不肯走,知道自家娘子厨艺上有两把手,想必是琢磨法子呢,便将做法说了。
不过她年岁小,厨艺也不怎么精通,就说了个大概。
“这芋头洗净蒸熟后剥皮捣成泥,放上葱、姜、蒜末、盐,再加入米粉和面粉,挤成丸子炸就好了。”
可小仙还是眼巴巴地瞧着,那婶子是如何熟练的拿着勺子将面糊,舀入热油在勺内煎定型,才用筷子一翻放入锅中炸至金黄色。
“改明儿生下他,我也得试试。”小仙笃定的说道。
古代的山路是很原始的,那种山路并不像现在那样有人工开采了10道,大部分都是一些小道路,有时十分陡峭。
不过小仙好歹也是大山里长大的娃对于这点山路那是不在话下了,只是肚子里带着一个少不得要谨慎一些,除了拄着根棍子,陆燕西还在一旁搀扶着。
不过他这人体力好,显然也没什么耐心,搀扶她一会儿便急急忙忙的跑到前面探路,顺便赏一裳山景,然后再折返回来继续扶着她,总是这么兜兜往往的反复。
再瞧瞧健步如飞的幺妹和秦天,让小仙有种觉得自己拖累他行程的错觉。
终于爬到了一处山顶上,寻了一株大树将草里的重蛇驱赶检查了一番,才铺开一块布子,众人坐在上面将带来的酒和食物摊开。
小仙对重阳节的印象也不过是以前在诗句里背过那首耳熟能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而如今她是切切实实的体会了一把,古人盛大的重阳节,登高望远喝酒赏菊。
古人如此看重的重阳节,在现代却没有那么盛行,很多人更愿意过情人节圣诞节似乎也不曾知道这一天。
时过境迁,她居高临下看着秋色层林尽染,温和的秋风让人心情开阔。
啊~这个时候出来等高赏景还真是别有一番美色,古人真是享乐方面的行家啊。
“你今天的情绪似乎不怎么高涨呢?”小仙问坐在廊下喝闷酒的陆燕西。
陆燕西端着青瓷色了酒盏,抬头看她,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情绪本不想与人分享,可瞧着她微鼓的腹部,他又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牵过她的手,将她拉至自己膝头坐下,揉捏着她白嫩臌胀的制度,瞧她上面的纹络是簸箕还是笸箩。
状似不经意的说道:“我今天有些想家了。”
小仙觉得想家这种事儿基本不会发生在他身上,这还真是难得,是重阳节让他变得伤感了吗好。
“往年这时我与兄长都会约几个知交好友上山远望。”
“从不下厨的娘亲也会下厨制作重阳糕,就连在外打仗数月不归的父亲,也总能找到百般借口在今日回来,到了晚上一家人便坐在温泉池边的廊下喝酒。”
……
“你们一家可真好。”
“是啊…真好啊……”可惜那些好的过往都已经成为过往。
“不知今年母亲一个人在家如何过,还会下厨吗?”
小仙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是身子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系统又在派坑爹任务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