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9章通融之心(1/2)
第169章通融之心
沈青青走向薛麟,低头细看验尸的记录。
死者为余杭桃林镇周平,新科进士,八月初四日获礼部特准归家探亲。八月初八夜,被人发现浮尸江中,验得死亡时间在一日前。
手臂、肩背、面部都有多处青紫挫伤,前额、后颈有砖石砸伤共三处,凶器为桃园西南墙外一块青砖。
“你回来了。”薛麟搁下卷宗,侧眼看向一旁将脸埋在双手中的周老大,“真想不到,这位船家……”
因不愿沾染晦气而没有打捞的浮尸,竟是自己离家半载的儿子,这样的巧合,真令人可叹可悲。
“就好像上天在作弄人一般吧?”沈青青将卷宗翻过一页,后面夹着几张草草记录的问讯单子,是桃园中的居民的陈词。
薛麟摇头,“我虽看不过船家那事不关己的模样,可这样的作弄,太严重了。”
“是啊,罪不至此。”沈青青放下卷宗,走到周老大身边,“船家,你还记得那些渡河的书生说过什么话吗?”
周老大放下双手,露出布满血丝的眼,粗糙的手掌猛地抹了抹眼角,才哑声道:“是昨日那位小娘子啊,多谢你们。我已告诉方大人,那会儿是半夜,看不真切,船在对岸,也听不清他们说的是什么话,听着应是平江那边的。”
一匹快马停在驿馆外,朱启山大步跨进大门,“大人,查清楚了,八月初四离开的临安城往平江方向走的试子有数十人,其中一半是平江人,另一半都家住临安城外。”
“经过桃花渡就是平江的地界,家住余杭的试子途中各自归家,多半不会行至桃花渡。”方扶南点头,“也即是说,前夜,周平与其余平江试子行至桃园时,或与同伴发生口角、或遭遇山匪之类,遭到杀害,后被抛尸水中。”
“大人,应是如此。”朱启山想了一想,又道,“死者所受的皮肉伤极多,且面部尤多,是试子们口角进而打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方扶南铺开一页空白的卷宗,点头,温和道:“我知道。”
“那大人为何不下令追回前日渡过桃花渡的试子?定还没走远。”朱启山一撸衣袖,急道,“不管是哪一个杀的,先都逮回来慢慢讯问,不怕他们不招。再说,这一瞧就是打群架,依下官看啊,跑了的一个都脱不了干系。”
方扶南看着他没说话,朱启山是他部下,与雷疏一般初入仕途,但与雷疏的生疏软弱不同,朱启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恨不得一日就办完一桩案子,好在年末的考核上压过同僚一头。
朱启山绕过桌椅,将一沓纸放在方扶南面前,催促道:“大人快传书江南路的秦大人,请他封锁道路,搜捕逃窜的试子。”
“哎,我说你这人。”薛麟推开围在一旁看热闹的驿官,挤开朱启山,“你这人怎这么没耐性?事情还没弄明白,你就嚷着抓那群书生。读书人谁不想留个好名声?现被你抓去蹲了大牢,你叫他们往后怎么混?”
朱启山虎起脸,垂首作了一揖,不卑不亢地答道:“这是提刑司查案,薛侯爷还是不要插手为好。”
薛麟怒道:“你这人怎不讲理?我与你好好说话,你倒拿出什么公务不公务……”
“麟郎,不要动气。”沈青青拦住薛麟,看看朱启山,道,“朱大人追凶心切,我们旁人看着也动容,更不说死者的父母,只是我朝律令一向仁厚,的确不该冤枉不相干的人。”
周老大是个粗人,向来敬重读书人,也道:“那些小囝读书不容易,咱只希望抓到杀害我儿的凶手,大人千万不要为难其他囝。”
朱启山哼一声,转过身去,只向方扶南道:“方大人,昨日皇上得知新科进士遇害,特意关照定要彻查,大人难道也要违抗皇命?”
“懂得通融亦是查案之法,否则即便事事得以查清,也只得后世一句‘酷吏’之称。”方扶南起身,拍拍朱启山肩头,“你看你,这么点小事,也值得争得面红耳赤,还抬出皇上来?”
朱启山抹一把脸,低下头不说话。
他是极佩服方扶南的,年纪轻轻,断案缜密,而且从未有错判,办案结果人人敬服。
他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就是没方扶南那么好的头脑,每每急着做出点功绩来,方扶南却说他心急。
“可是,大人,人到底还是要追查的。”朱启山还是不肯放弃。
方扶南道:“我已修书江南东路雷大人,请他留心。”
朱启山急道:“那位雷大人我也识得,当年在临安为官,不识好歹得罪了人,被调去平江,只怕是个靠不住的,大人还是嘱托秦大人才好。”
“我与他共事过一段时间,他那不着调的性子已好了许多。”方扶南温声道,“我们也不能事事都烦秦大人。”
朱启山不服气地揣起文书,将余下的事情禀告一遍,道:“大人,属下先回宪司处理其他事。”
周老大也道:“我回去看看浑家,她哭得不成样子。”
说罢,他佝偻着背行过礼,叹口气,慢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公主种田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