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五 章胡思乱想(1/2)
第二十五 章胡思乱想
送走了阎尔梅,李国庆忽然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心神不定了。情报,对了,就是情报,没有情报组织,自己就等于是聋子和瞎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到底是工科男,这方面的警觉性差的太远了。
找来了锦衣卫千户、亲卫营总兵戚才良,李国庆将自己的想法和戚才良一说,到底是干锦衣卫的,仅仅略一思索,就说出了一套建立情报网的方案。
但李国庆感到,建立敌后情报网,戚才良还是没有经验。
不过也没关系,把自己从后世各种谍战剧中看来的,给他讲了讲,虽然故事的可能性更多,但是多少也可以借鉴一下,并嘱咐尽快拿出一套方案。
当李国庆将如何编制密码的方法告诉戚才良时,他的眼睛都亮了。
锦衣卫也有一套自己情报加密的方法,但是太繁琐,而且容易破译,但李国庆的方法,只要没有密码本儿,至少在现在谁都破译不了。
又到了掌灯时分,一天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过去了。躺在床上,将整个对清备战的事宜,前前后后地捋了一遍。
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宣传、后勤哪个方面都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局面还不能反转,那自己也无能为力了。
毕竟皇帝培训班还没开课,现在只能在实践中成长了。
想想现在的形势,北方是情深意切的多尔衮,湖广是狼狈逃窜的李自成,蜀中是无恶不作的张献忠,东南是自己那不识字的便宜老爹,西南是佛教大咖、独立王国,西北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弟弟——噶尔丹。
再加上无数自立山头的小弟和小妹,此时的大明已经不是四分五裂能形容的了,而是分崩离析,其实就连江北,实际上也是一个独立的山头。
如果大清不入关,那么我们中华民族就真的能崛起了吗?
想想就历史原来的轨迹,从清朝入关时算起,到乾隆平定蒙古为止,清朝用了整整一百二十八年才完成了后世的版图。
那么现在,这么多的大哥、小弟争来夺去,恐怕没个二百年是不会有结果的。已经千疮百孔的土地,再加上十七世纪末才能结束的小冰河期,人们还能禁得住这样的折腾吗?
想到小冰河期,李国庆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总有一个强大的王朝没落;随着小冰河期的结束,又会诞生一个新的盛世王朝。
后世能够推算出来的小冰河期有四次,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商灭周兴。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汉灭唐兴。
唐末、五代、北宋初期是第三次小冰河期,唐灭宋兴;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而当第四次小冰河期结束时,诞生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根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调查,人口锐减,也是小冰河期的显著特征,前三次“小冰河期”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第一次没有数据统计。
第二次,东汉末年汉族人口是六千万,几十年饥荒和大战乱后,到西晋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随后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国南北汉族人口仅存四百万。
第三次,唐末汉族人口也是六千万,至北宋初期只剩下不到两千万。
第四次,明末汉族人口一亿二千万,至清初社会安定时剩五千多万,赖以救命的是美洲传入的土豆、红薯和玉米等抗旱、高产作物。
有两件事情必须搞清楚,一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基础庞大、底蕴雄厚的明朝灭亡了?无论后世如何强调明朝的强大,然而他毕竟是灭亡了。
再一个是无论是南宋还是明末,有人称出现了资产阶级萌芽,然而为什么我们一出现资产阶级萌芽,反而被异族侵略者灭国了呢?而且两次都是如此。
这两件事情不搞清楚,就无法对症下药,实现真正的民族崛起和腾飞,仅仅凭借一些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是解一解燃眉之急罢了。
先进与落后是相对的,我们的文明先进了这个世界几千年,怎么仅仅二三百年就落后了呢,而且是落后许多。夜郎自大也好、固步自封也罢,不过都是表面现象。
你就是把原子弹造出来,交到东林党人手里,该落后还是要落后;交到阉党手里,也先进不到哪儿去,不过是穷兵黩武罢了。
自己刚刚来到这个时空不过十几天,对这个社会根本不了解,虽然超前的掌握了后世的一些知识,但能不能顺应这个社会才是关键。
更何况自己只有八岁,原来也不是干这行的,有的是时间一点点的认知和学习,步子是不能迈的太大的,迈的太大会扯淡。
还是面对现实,先把多铎应付了再说吧。想起抗击外族侵略,其实还有一件法宝是非常管用的,那就是统一战线。
然而如何建立统一战线,对李国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现在,他要是敢搞统一战线,估计朱由崧政治集团内部的人,就会把自己给撕了,没有一个人会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南明当太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