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我在南明当太保 > 第七十四章 联虏平寇的由来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十四章 联虏平寇的由来(2/2)

目录
好书推荐:

谈给清朝的好处,清朝当然不可能真的出钱出兵,为明朝做公益,出兵是要图回报的。

这个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于是根据众大佬的意见,大致有三个方案。一是割让山海关外的关外之地给满清,每年再给若干“岁币”。二是以黄河为界,南北分治。三是以淮河为界,分境而治。

这像是效仿北宋、南宋时期的宋朝官家们的做法,割地赔款,以求息事宁人。

如果清军果真没有占据中原的企图,那么明廷完全可以,在派出使团赴北京谈判的同时,派兵接收那些“反顺复明”的州县,名正言顺。

如果清军有觊觎中原之心,那就更需要立即接收反顺的地区,以免他们势单力孤被剿灭或是被拉拢。

由于“联虏平寇”方案的确定,又并没有做两手准备,导致李自成西撤后黄河流域出现的真空,明廷不敢出兵收复。

为什么不敢出兵,因为他们恐怕万一出兵扩张,就失去了和谈的诚意,万一惹怒了清军,反而变成了引火烧身。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调不动各路总兵,大家都以保存实力为重,兵马被调走,实力就被削弱,拿什么跟其他总兵抗衡。

不过,弘光朝廷也有自己的京营,哪怕征调京营士兵出征,即使兵力不多,影响也是巨大的。遗憾的是,明廷一个兵也没有派。机会,就这样被错过了!

使团于六月二十日从南京出发,走了两个半月,九月初五才刚刚到达山东济宁,十月十二日才到达北京,这速度无敌了。

为什么这么慢,没有确切的答案,据说是因为沿途太乱,盗贼和流寇太多。这三个多月,清廷已经顺利接收了中原,顺治也已经在北京重新登基。

如果这三个多月,有军队保护使团,除了能加快速度,还能够一路招降沿路的州县,重振大明声势,多尔衮或许还会有所顾忌,谈判时也能多一些筹码。

关键是,明廷什么都没做,使团一路入京,只能无视局势的变幻,如同路人。

等到使团终于到达北京,满清已经迁都,顺治已经登基,黄河流域也尽入手中,大顺军被撵回了老家。此消彼长,他们对明廷的实力也有了估计,谈判的基础已不复存在。

直到李国庆的出现,用一系列手段整合了江北四镇,唤起了民众的仇恨,鼓舞了士兵的斗志,并在河南西部一带,歼灭了大部分东征的人马,又在山东插了一根搅屎棍。

这才迫使清廷,将防线收缩至黄河以北的山东、京师和山西,连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陕西,都重新还给了李自成。

将前前后后的因果搞清楚,根据外交对等的原则,李国庆在心里迅速制定了,接待清廷使团的方案:

既然我的使团没有回来,你的使团也就别回去了。

不想错过《我在南明当太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