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四章 造枪的想法(1/2)
第八十四章 造枪的想法
从军营回来,深切感受到战士们对于武器的渴望,坐在书房里的李国庆,正在一脑门的官司。一想到要改造武器,头一个想到的就是枪。
火炮就不用想了,一时半会儿改造不了什么,在自己的钢铁厂没有投产之前,不管如何研制,也不过就是所谓的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更适用于城防,或是海岸炮台,算是一种加农炮。那玩意儿又笨又重,生产周期又长,运输和使用及其不方便,根本就不适用于野战,还会炸膛误伤。
等把它量产出来,自己的钢铁厂差不多也该投产了,那个时候,可以造出比红衣大炮好了不知多少倍的火炮。
至于佛郎机炮,口径小了,威力不足;口径大了,机动性不足,还得组团作战才能发挥威力。同样被李国庆否定了。
至于手榴弹、地雷什么的,在黑火药阶段,那玩意就是一个大炮仗,吓唬人可以;打仗根本用不上。
至于他的所谓的燃烧弹,只不过是个临时用品,安全性较差,大明也没有那么多的白糖供李国庆糟蹋。
既然想到了造枪,就联想到自己对哪种枪的结构最熟悉,脑子里能有现成的图纸,这样就不用摸索前进了。
仅仅一个简单的燧发枪击发装置,如果自己摸索,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才能定型量产,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后世的国产枪支倒是比较熟悉,M16、AK47的图纸也能画出来,但是那玩意儿,根据现有的条件,一时半会儿生产不了,估计有个五到十年还差不多。
想了半天自己能画出图纸来的老式步枪,只有夏塞波针发枪,至于什么米涅步枪、霍尔、弗格森、查尔维尔,只是知道原理和简单的构造,但要是形成生产图纸,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
现实大明使用的还是鸟铳,就是火绳前装滑膛枪,射程在一百步到两百步之间,最远射程说是两百步。
但在这个距离射在人的身体上,就像一颗黄豆轻轻的砸在身上,没什么威力了。最佳的射程是一百步,只有在这个距离,才能射穿敌人。
如果要想射透清军的甲胄,射程就要锐减到五十步,还没有准头。只能说现在的火铳,真的比烧火棍强不了多少,没有弓箭的威力大。
既然能画出夏塞波针发枪的结构图纸,李国庆就要先分析一下这个枪的构造是什么,然后考虑现在的工艺条件,能不能制造出这把枪。
夏塞波步枪,一款后拉枪机击针卡宾枪,并将底火安置在子弹底部,改进了风靡一时的德雷斯针枪,那个不知是谁的脑洞大开,将底火安置在发射药前方的设计。
就是射击是,撞针先穿过发射药,再撞击底火引燃发射火药,推出子弹的设计。
夏塞波步枪,全长135CM,枪管长度79.5CM,重约4.6KG,口径11MM,初速410M/S,有效射程800米。这个距离足够吓到一片。
采用纸包定装子弹,不过将其改装为黄铜子弹并不困难。不仅如此,夏塞波步枪还配置了一把十分荒唐的的刺刀非。
李国庆决定放弃原配刺刀,一是因为它特殊的外形,居然是一把弯刀。二是因为刺刀的长度,居然有72CM。一支装上刺刀的夏塞波步枪可以达到1.88米。
制造此枪,现在面临四个难度:枪管、枪机、弹簧和机针。枪托、刺刀和发射火药先忽略不计,李国庆认为现在的工艺水平基本可以满足。
枪管当然是要用钢。不过太硬的钢也不行,不好勾刮膛线。因为自己暂时也生产不了,高强度的合金钢刀片。所以只有用含碳量偏高一点的低碳钢作钢管,用高炭钢刀片来割膛线。
膛线是指枪管内壁的螺旋旋转的阴线或者凹槽。没有膛线,那子弹肯定小于管径,其飞出去枪管后,弹道极不稳定,根本谈不上瞄准。
现在的鸟铳就是没有膛线的滑膛枪。由于没有膛线,所以弹丸与枪管壁之间留有空隙,火药产生的气体会泄漏相当多,造成弹丸的射击距离不远。
最为关键的是,弹丸也没有固定的飞行轨迹。弹丸出了枪管后,就会乱飞,谁也不能保证会飞到前方的哪个方向,很难射中目标。
有了膛线,可以使用比枪管内壁阳线略微大一些的子弹,通过爆炸的火药产生的巨大推力,强行将子弹推入枪管。
膛线是早就有人研究过,也弄出来了。不过当时是纯手工制造,只是费时费力,生产成本极高,又没有合适的子弹。
人们将铅弹从枪口处装入,用小锤硬生生的凿进去,对膛线造成很大的破坏,还容易卡壳,从而不再为人们所重视。
线膛枪的弹头,使用的材料肯定要比枪管的材料软。这样才能保证弹头大于管径,其肯定会被压入在阴线之内,而阴线又是螺旋的,这样子弹就会产生旋转。
只有旋转的子弹,才会有固定的弹道,不会乱飞。
所以,根据子弹弹头上被枪管膛线摩擦的痕迹,就可以判断出具体是哪一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南明当太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