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九章 选择(1/2)
第九十九章 选择
警卫团的营房内,李国庆觉得他的心像是被一把钝了的锉刀,残仞地、一点点的割开,悲痛从伤口流出,撒落一地忧伤。
心里好像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全世界的蛇胆都在自己肚子中翻腾,他受不了,想把这种苦吐掉,但是这东西刚倒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空留他一口苦涩。
他想不明白,东林党为什么要治朱由崧于死地,难道就是因为当初他们反对老福王继位,担心朱由崧会迫害他们?
可无论是原来的历史轨迹,还是自己穿越过来后,朱由崧从未有目的的针对过东林党人,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有所担心,就要换个皇帝。
突如其来的变化,真的让李国庆无所适从。哪怕再晚上几天,自己就会派人带着新式枪支去保护便宜老爹。从不相信命运的他,似乎也无奈老天这样的安排。
到达警卫团的第一时间,李国庆就命令姚启圣,安排五百人配合黄德攻,将太平府工业园的所有匠人、设备、资料搬迁至枪械厂,同时将警卫团的营地也迁到了枪械厂。
已经知道朝廷内有一百多人投降了清廷,通过这些人还能发展到多少,李国庆想都不敢想。如果工业园的资料、设备和人员被这些人得到,将是大明的灾难。
好在新的枪支只有一百支,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上,要不然也会有不小的麻烦。
最先到达的刘肇基等人,听到如此的消息,也是震惊的无言以对。
半晌之后,高杰一拍桌子,“他娘的,朝廷的大臣竟敢弑君,绝对是造反。殿下,你说一句话,我带着人杀回南京,为殿下报仇,为皇帝申冤!”
其实这也是李国庆一开始的想法,可是即便是攻陷南京又能怎么样?将那些大臣杀了又怎样?势必会引起朝局动荡,大明的军队自己相互之间的厮杀。
很有可能使各地的须臾之辈,以此借口,脱离中央机构,各自为王。尚在统一的南方,瞬间就会分崩离析,也许清军还没打过来,自己就先乱成一锅粥。
这种做法只能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北京的多尔衮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陕西的李自成,四川的张献忠也会烧起高香。这种局面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不这么做,含冤而死的,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便宜父亲,不为父亲申冤报仇,别人又会如何看待自己?一时之间也是左右为难。
最主要的问题,就算江北二十多万的人马都肯投效自己,那么一旦和南京开战,西边有李自成,北面有多尔衮,南面有新的明朝政权,自己的位于三面受敌的状态。
没有更多的时间能够稳定的发展和生产,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这三股有生力量,会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时间拖延下去,将会把万千百姓拖入到战争的泥潭。
更何况那二十万人马,真的就听从自己的吗?
等到顾炎武、黄宗羲、史可法等人到来之后,争论就更热闹了。
果然,只有一少部分武将,倾向于率兵攻打南京;而黄得攻、刘肇基等人,居然和几位校长一个态度,觉得应该派人回南京探明情况,要求朝廷重新审理所谓冒充皇帝一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坚决不同意用动用武力。
两天之后,太平府的工业园顺利的搬迁到了枪械厂。
大明的朝廷,还没人意识到工业园的重要性。工业园和枪械厂只是一江之隔,还是顺流而下,当初匠人走的时候又没有带家属,这才能够如此顺利的完成搬迁。
紧接着所谓的圣旨就到了,一共两道。
一道是承认李国庆的身份,让其承袭福王称号,还言辞凿凿的称揪出店小二,是给太子报了杀父之仇。一道是让新的福王在一个月内启程,前往琼州府就藩。
李国庆根本就没有出来接圣旨,也就是根本不承认新的朝廷。宣旨的太监走到警卫团的大营门口,识时务的把圣旨一撂,转身就走了。
看到让自己就藩于琼州府,李国庆的心里暗骂,朝廷当官儿的就没一个是好东西。现在的琼州府可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不是后世的旅游胜地。
朝廷没有直接撕破脸面,来要自己的小命,一定是畏惧自己的军队,不敢来硬的。而把自己发配到不毛之地。
这是又打算在背地里搞鬼了,朝廷养藩王就像养猪。等到把你关到猪圈里,再慢慢收拾也不迟,到那时一般的藩王只是案板上的肉罢了。
太监前来颁布圣旨,这算是官方正式通知朱由崧的死讯,李国庆开始设置灵堂祭拜,然而前来祭拜的人寥寥无几。
除了军中的将领,自己的死党,就连顾炎武、黄宗羲、史可法等人都没有吊唁,其他各州府的官员就更不用提了,恐怕朝廷会认为他们与自己走的太近。
这也让李国庆看清了当世文人的本质,或畏权、或趋利、或清高。他们认得是太子这块金字招牌,现在招牌没了,无论自己以前为大明做了多少事情,全都成了无用功。
思来想去,李国庆认为扬州不是久留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南明当太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