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零二章 无人主政(1/2)
第一百零二章 无人主政
琼州府地处大明的最南端,设琼州府城一座,辖儋州、崖州、万州三州,十三县。并将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
琼州府城位于琼州府北端,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距离南渡河入海口不到二十里。由于地处偏远,城池的规模极小,甚至不如内陆规模较大的县城。
天色将晚,水平线之上,是静穆与辉煌的落日,它用千万支光箭,呼啸着射穿一天的彤云,它们相互推搡着,激荡着。
落日的脚下,是波光粼粼的大海,那海水渐渐翻涌起来,被染得红艳艳的,仿佛是被浴血的落日浸染。
琼州府似乎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么庞大的船队,海边没有码头,要想停靠,就需要沿着南渡河,将船行至到府城的码头。却也无法停靠这么多船只。
望着海面上一望无际的船帆,李国庆心知,今晚只能在海边上将就了。让施琅负责组织安排,将船停靠在沿岸在避风处的港湾,祈祷今夜不要遇到风暴。
事情安排妥当,让姚启圣带着警卫团的一个连,先去琼州府衙接洽一下,看看当地衙门的反映。然而两个时辰后,姚启圣回来了,琼州府衙没人。
第二天清晨,李国庆亲自带着警卫团,顺着南渡河逆流而上。河水并不湍急,两岸郁郁葱葱的,将所有的视线都遮住了,观察不到远处的风光。
走了大约十多里的路程,李国庆就隐隐的看到了一座城池。城池并不大。二里地见方,城墙高约三丈,宽约两丈。只看到了东门和北侧城墙上的望海楼。
四周城墙下都有护城河,仿佛京城的玉带河,护城河水由南渡河支流引入,宽有十丈左右。
待警卫团成员纷纷下船列队站好,李国庆走下了跳板。站在码头上还是感觉飘飘悠悠的,适应了片刻,才迈步向城门口走去。
城墙上没有守军,城门处也没有卫兵,更别说有谁出城,来迎接他这个藩王了。好在城不大,先派人进去,找到知府衙门通报一下。
不到两刻钟姚启圣就返了回来,说道:“殿下,知府衙门空无一人。只有一个看门之人。可是语言不通,说什么都听不懂。”
这时李国庆才想到,琼州府是少数民族地区。懂汉话的人少之又少。语言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急忙吩咐姚启圣,问问这些船工谁会这里的语言,临时充当个翻译。
不多时,还真找到一位琼州府出身的船工。船工姓林,没有名字,只有个外号叫林黑子。听说让他给太子当翻译,幸福的直咧嘴。
李国庆一看,城墙上既没有守军,城门处也没有卫兵,就别带那么多人进去了,再把老百姓吓着。只点了百十人,昂首进了琼州府。
即使这样,也把琼州府弄得鸡飞狗跳。路上的行人本来就不多,看见上百人步伐整齐,威风凛凛,护着一个小板凳直奔琼州府衙。
每个人穿着怪异的衣服,头上顶着绿色的小锅,肩上扛着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可那雪亮的刺刀,却是明晃晃的吓人。
搞不清是哪路人马,大家躲避的躲避,关门的关门,街边的孩子迅速被照看的妇人抱走,就连店铺都赶紧把门板上上,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怒了这帮瘟神。
来到了府衙,依旧是那个看门的老头,头发、胡须皆白,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看不出多大年纪,极其恐惧的盯着来人。
等他明白来到这里的,是大明朝的一个王爷。吓得两腿发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嘴里嘟囔着什么,对着姚启圣使劲的磕头。
姚启圣知道,这老头一定是认错人了,告诉他自己不是王爷,那个板凳才是,白胡子老头将信将疑,确是不敢直视李国庆。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翻译,李国庆才知道,早在一年以前就该上任的知府,就没露过面,也没人发饷银,府衙里的人早都跑光了。
至于朝廷到底委任的是谁,为什么没来,没人知道。而上级主管部门,两广总督似乎也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只剩下这个看门的老头儿无处可去,好在这里有房子住,气候适宜,不至于冻死。靠着周围的百姓接济些吃食,算是勉强度日。
这时李国庆才注意到这府衙,府衙不大,也就分正堂、二堂和后院,绿化的不错,到处长满了野草,就连大堂上都不例外,都快无处下脚了。
自古就有官不修衙,客不修栈的说法,再加上一年多没人打理,府衙已经是千疮百孔、四面透风,暂时是没法住人了。
李国庆只好先回到船上,并嘱咐姚启圣带着翻译,看看能不能在城中找一户士绅,请到船上。李国庆需要先了解一些情况。
约么有半个时辰,姚启圣带着一个,年纪五旬左右的中年人来到了船上。只见此人身着绛紫色绸缎长袍,头戴方巾,面白如玉,细眉吊眼,一缕短髯。
姚启圣上前说道:“殿下,此人乃是城中的大户,姓海名曰述祖,会汉话。”
海述祖听见姚启圣管这个板凳高的小孩儿叫殿下,知道这就是要在琼州就藩的藩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南明当太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