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1章 时机(1/2)
第231章 时机
面对徐邦宁的质问,万士和一时没能回过神来。
徐邦宁不过刚刚进入朝廷而已,他如何对朝廷的事如此了解?
这是万士和绝对想不到的。
按道理来说,只有常年浸润朝局的人才会对朝政之事如此了解,比如徐阶,比如高拱等。
可他徐邦宁虽说是今年的新科状元,但他刚上任潮州知州不过半月不到,他怎么会对朝廷的事如此了解?
国库空虚,这种事肯定只有户部与内阁,还有皇帝知道。
财政赤字,那更是只有内部与户部才知道的事,其他人根本没理由知道这种事,毕竟这种能够引起天下百姓恐慌的事,朝廷不可能拿出来到处宣扬的不是?
至于俞大猷手下的水军
这就更加让万士和想不通了。
俞大猷在福建训练水军之事,乃是兵部绝密,除了戚继光俞大猷等,朝廷内部不可能有人对外透露。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俞大猷训练水军的目的,就是对付烟岛。
所以这种事徐邦宁作为一个刚刚来到潮州的人,他是如何得知的?
“怎么?万大人难道不想反驳点什么?”
徐邦宁若无其事的笑问到。
事实上,他当然知道万士和为什么如此执着的要对付烟岛。
所以刚才那番话,完全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对于万士和这个人,徐邦宁本没什么偏执的看法,但万士和自己却很偏执,因为受徐阶的影响。
这就让徐邦宁对其有些看法了。
所以他希望通过刚才的那番话给万士和提个醒,他这个广东布政使不仅仅是徐阶的广东布政使,更是朝廷的布政使,更是广东百姓的布政使。
大战一开,最终受苦的乃是广东百姓。
因为大战开启之后,后方供给肯定是浙广福三地来出,而这三地常年身手倭寇滋扰,早已不堪重负,哪里还有多的粮食供给给军队,除非把老板姓用来过冬的粮食全部抢来。
可如此一来的话,浙广福三地百姓,今年冬天不知会死去多少。
徐邦宁相信万士和并不是一个愚忠的人,而且他也知道万士和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忠臣。
可他不知道的事,万士和在广东多年,早已与烟岛结下不解之仇。
只见他朝着徐邦宁冷冷一笑,脸上尽是讽刺。
“自永乐朝开始,倭患便始终是我朝沿海地区的隐患,长此以往,朝廷自然入不敷出,百姓自然生不如死!”
“而今,贼寇更是猖獗,毁我田地,夺我家产,杀我百姓!”
“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百姓早就与他们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恨不能食其肉,枕其骨!”
“然徐知州却异想天开的想要招安,试问,你这么做,对得起这三地百姓这些年来所遭受的苦难?对得起你身上这身官服,对得起你今年高中的文章吗?”
万士和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他至始至终都未曾提及开战对大明而言有多困难,而且她也没有提到开战。
他用了一个很看上去很模棱两可的词,根除。
如何根除,怎么根除,他并未说明。
但这个词却无疑彻底展露出他的态度,对待烟岛强硬的态度。
而且他反驳的点也很有依据,那就是百姓。
正是唐昭北从一开始就提醒过徐邦宁的。
招安事小,百姓事大。
招安若是引起三省百姓强烈不满,甚至出现暴动,暴乱,那么即便烟岛同意了当初徐邦宁所提出的条件,只怕朝廷也会慎之又慎,毕竟谁也不愿意拿了玉米丢了西瓜不是?
而万士和常年待在广东,对广东百姓与烟岛的深仇大恨了如指掌,甚至能够感同身受。
他知道,对烟岛,无疑就是对三省百姓的放弃,朝廷一旦这么做,便可谓铁血无情,冷酷到底,置三省百姓的意愿于不顾,置多年惨死在倭寇刀下的亡魂于不顾。
这种做法,势必遭到三省百姓的唾骂。
所以他坚决反对,甚至不惜暗中阻止戚继光。
他这么说,完全没什么错。
正如徐邦宁自己说的那样,他们这个官,始终还是百姓的官。
为百姓着想,为他们治下的百姓着想,乃是他们的本分。
徐邦宁闻声,顿时来了兴趣。
他索性走到港口边上的一间茶棚处,而后坐下,示意万士和也来。
当万士和坐下之后,徐邦宁这才开口。
“万大人,平心而论,下官也不想招安烟岛。”
“匪寇之众,便是招安了,也难以善加利用,得以驯服。”
“然则而今朝廷局面,不再是仁宗皇帝,宣宗皇帝,甚至连当年的正统,景泰二朝也不能相比。”
“朝野上下,贪腐成性,各地豪绅兼并百姓土地成风,上贪下昧,上行下效,朝廷吏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