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5章 海瑞事发(1/2)
第285章 海瑞事发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初一。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已经发生的注定要发生。
户部云南司主事海瑞上疏,也就是名传千古的《治安疏》。
嘉靖看后,勃然大怒,听闻整张老脸都黑了下来,用尽全身力气将《治安疏》扔出殿外,而后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没站稳摔倒在地。
当时陈洪并不在侧,陪着嘉靖的乃是东厂总督黄锦,听他说,当时嘉靖看完《治安疏》,整个人立时摇摇欲坠,一度险些晕厥。
嘉靖这些年身体本就不好,再被这么一气,用黄锦不敢说而用手势比划的来说,那就是差点一命呜呼。
正如徐邦宁所料,海瑞被下狱,户部大批官员遭受牵连,就连当初向嘉靖举荐的内阁首辅徐阶也为此惨遭嘉靖大骂,内阁上下顿时一片惊弓之鸟,谁也不敢再言有关海瑞之事。
京城之中更是风声鹤唳,但听有言海瑞者,皆遭锦衣卫抓捕,一时人人自危。
至于裕王府,此时更是没了任何心气,从裕王到张居正,更是缄默不言,始终不发一语。
但这并未让嘉靖以为裕王府与海瑞无关,就在海瑞上疏后的第三日,嘉靖急招裕王进宫,并特意嘱咐带上世子。
谁也不知嘉靖到底与裕王说了什么,只知裕王带着世子脸色惨白的回府后便缩进了书房,三日未曾出门见人。
朝野上下一片震动,保瑞派与杀瑞派争执不休,递往内阁的奏疏更是堆积如山。
徐邦宁身在翰林院,对朝野之事本无权过问,但此事毕竟闹得人尽皆知,翰林院之中也是议论纷纷。
翰林院大学士陆渡桐听闻此事后,破口大骂海瑞不守臣子之道,逆犯龙颜,毫无读书人的仁义圣心,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脸。
一众侍讲侍读听得顶头上司如此,自是忙不谎迭跟风,纷纷欲上书请皇帝赐罪于海瑞。
唯有徐邦宁沉默不言。
但他不言,并不代表陆渡桐会就此放过他,特意找来徐邦宁,询问他关于此事的看法。
“大人,我等翰林院修撰,只知修书撰史,于朝堂之事,多言无益。”
徐邦宁仍是没打算就此事谈论自己的看法。
然而陆渡桐闻言一笑,当即给了他一个轻蔑的眼神。
“唐太宗皇帝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你身为翰林院修撰,当知古往兴替,当知朝堂之事乃国本所重,修书撰史若不知国本之所重者,何以修得明史?何以修得慨然之书?”
“我道你原有几何本事,不料却也只是个半桶水响叮当,若是如此,我劝你早些离开我翰林院,莫要辱了我翰林院的声名。”
自那日在翰林院中被徐邦宁呛声而不得报后,陆渡桐对徐邦宁的记恨便一日胜过一日,此一番好不容易逮到机会,那自是不能轻易放过,须得好好“整治”一番。
“原来大人居然还是个忠臣,竟没看出来。”
“不过大人若是以为如此便能驱赶下官离开翰林院,还请大人多留口舌,毋要白费力气。”
“朝堂之事自有朝堂之人解决,我等各司其职,克尽本分,方是为臣之道。”
“若朝臣都如大人这般排除异己,斤斤计较,只怕我大明朝也撑不了多少年。”
徐邦宁不急不缓的道来,脸色一片平和,不见丝毫波折。
那陆渡桐听罢,顿时大怒。
“胆敢口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我定要上疏,让陛下也治你个谋乱之罪!”
他似乎并没注意到徐邦宁最后一句话说的乃是“如果”,只将后半句记住了,一时间颇为“义愤填膺”,像是谁人掀了他祖宗十八代的坟似的。
“也?”
“这么说,下官居然也与海瑞海主事一个级别了?”
“大人既知唐太宗所言,那您知不知道房玄龄之言?”
“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我等为官,当志竭忠贞,尽心尽力,恪尽职守,以报皇恩,凡本职之外之事不议,凡本职之外之言不听,凡本职之内之事务毕,凡本职之内之言务尽。”
“翰林院重在备询以陛下,陛下未言,陛下未问,口出狂言何人也?难道大人心里不自知?说起来,倒是大人做了这么些年的翰林院大学士,竟连自己的本职都未曾知晓,谁人该滚出这翰林院?又是谁人辱没了翰林院?”
徐邦宁脸上露出不加丝毫掩饰的讽刺。
有道是各扫门前自家雪,天下工作千千万,自己的都没做好,凭什么去管别人的工作做得如何?
这就好比后世键盘侠,但凭一张嘴,但凭一双手,天下万事尽议之,无论公平良心,反正怎么自己怎么舒心怎么来,也无论明日能否喝得一碗稀粥二两米粉,屏幕之前,键盘之上,那务必是“兢兢业业”,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