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6章 蹊跷(1/2)
第296章 蹊跷
据史载,海瑞上奏《治安疏》,完全是他一人所为,背后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推波助澜。
所以海瑞可谓咎由自取,妄图以比干之举,逼着嘉靖去做商纣王。
但今日在内阁与徐阶的一番交谈,再加上与嘉靖的一番言论,徐邦宁这才缓缓意识到此事的不简单。
海瑞见识民生疾苦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从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开始,到嘉靖二十九年到京城参加会试,一篇《治黎策》,一篇《平黎策》,再到嘉靖三十七年初任淳安知县,海瑞对大大小小的民生疾苦可谓了如指掌,感同身受。
而今已是嘉靖四十五年,距离海瑞展露头角已经过去十数载,这在十多年内,海瑞有的是机会上奏《治安疏》,至少在两年前,他到京城上任户部主事之时,他便已经有机会。
可是他并没有在那时候就上奏《治安疏》,而是一直等到了现在,等到而今嘉靖命不久矣之际。
难不成海瑞也怕死?所以专门选择嘉靖命不久矣之际上奏,以期嘉靖年老心软能饶他一命?
这个的猜测显然不成立。
他若是怕死,也就不会献上《治安疏》了。
他既已经这么做了,那就说明他定然不怕死。
那他既然不死,又为何偏偏选择在这时候才上疏?
还是说,这时节还有什么其他特殊性?
绕是徐邦宁通晓《明史》,此刻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海瑞此举,到底为何。
唐昭北听了徐邦宁所言,当即也是眉头紧皱。
“你这么一说,此事倒的确有些蹊跷。”
“高拱刚刚进入内阁,招安烟岛之事刚刚结束,你刚刚调任翰林院修撰,裕王府的前景一片大好,而今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裕王被罚闭门思过,裕王府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声望,一下子跌落谷底,好像有人刻意针对裕王府所为。”
“然海瑞与裕王府素无往来,裕王就算为其说话,那也看在他一片赤诚之心的份儿上,谁人能够从中渔利呢?”
海瑞的身份地位实在太卑微了,卑微到连唐昭北都想不出谁会利用他来对付裕王府。
可以说,海瑞的利用价值,还没有一个而今只是侍讲侍读的张居正来得高。
若说谁人能够在利用海瑞对付裕王府这件事中得到好处,唯有内阁之人。
可内阁之中,高拱乃是大学士,内阁若有动作,高拱岂会连一点儿消息也无?还是说,徐阶暗地里藏着什么秘密是高拱都不知道的?
“的确,海瑞的利用不大,这一点是可以的肯定的。”
“而且海瑞上疏,纯属自愿,并无人逼迫,此事可谓突发事件,并不是有人刻意安排的。”
“也就是说,没有人故意利用海瑞来对付谁,也没有人会从中渔利。”
“但徐阶的态度却十分奇怪,他有意无意的暗示我激怒陛下杀了海瑞,看上去好像是在为海瑞求情作保,但实际上他对海瑞之事的态度却很是冷漠,距今为止,内阁也未曾上嘉靖上奏,请求嘉靖宽恕海瑞。”
接着,徐邦宁将今日在内阁之中,以及在丹殿内与嘉靖的对话重新复述了一遍。
唐昭北听完,两条眉毛顿时拧成了一个川字。
“按照你的说法,徐阶在此事中举足轻重,也是最有可能意图置海瑞于死地的。”
“可他图什么?而今的他不过是强弩之末,一旦嘉靖驾崩,裕王登基,内阁权力势必向高拱倾斜,就算他徐阶在清流党中声望极高,只怕也架不住裕王与高拱的狂轰乱炸吧?”
“再有便是你,你之于裕王府,不亚于当初严嵩至于景王府,徐阶与你不和已然不是新鲜事,就算他有意置海瑞于死地,又何必借你的手来办?如此之举,痕迹是否太重了些?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唐昭北所言不无道理,如今的徐阶不再是当初徐邦宁刚刚如今碰到的徐阶。
他此时就海瑞之事大做文章的与裕王府争权夺利,其实说到底意义并不大,毕竟裕王国储的身份已经敲定,就算徐阶对内阁权柄再是贪恋,他也当知道大势不可违的道理。
如此的话,徐阶利用徐邦宁置海瑞于死地的真实意图就显得有些似是而非了。
他到底图什么?以海瑞的利用价值,他又为何会就此事大做文章?
闻声,徐邦宁不由点了点头。
“那现在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徐阶并非自愿这么做的,他也是被逼的。”
“只有这种可能,才能解释得通他为何意欲置海瑞于死地。”
“试想一下,海瑞没有被利用的价值,而且海瑞之事乃是突发事件,不存在刻意安排的可能,那徐阶之前也该当不知道海瑞会上疏。”
“他身为清流党的头目,此时若是极力援救海瑞,清流党在朝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但脱他没有,而是选择了缄默不言,甚至意欲置海瑞于死地。”
“所以思来想去,只有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