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09章 佥都御史(1/2)
第309章 佥都御史
在徐邦宁回南京之前,嘉靖还召见过他一次。
一则是因为徐鹏举大寿,嘉靖作为他的上司,自然要有所表示。
二则是因为海瑞之事。
“朕好些年没见到你爹了,有时候仔细想想,还真是恍如隔世啊。”
“此次你爹大寿,又恰逢南京皇城修缮完工之际,说什么也该给魏国公府厚赏。”
嘉靖让内阁拟好的圣旨,其实已经在前往南京颁旨的路上,此时告诉徐邦宁,无非是给他一个准备,也是一种暗示。
闻声,徐邦宁急忙拜谢。
可谁知嘉靖却是摆手摇头。
“若当真论起来,朕只怕要谢你才是。”
“如果不是你几番出手相助,军饷之事,皇城修缮之事,只怕不会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
“朕今日叫你来,便是想告诉你,皇家是不会忘了你徐家的功劳的。”
从朱元璋开始,到嘉靖朱厚熜,徐家对大明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嘉靖如此这般说到,倒也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然这对徐邦宁而言,却是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嘉靖最近觉悟得如此之快,竟知道感恩了!
要知道嘉靖这个人,一辈子都不知别人的恩德,将“自私自利”四个字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他啥时候给别人说过一句谢谢?
当年严嵩给他背那么多锅,也不见他说一声谢谢,而今居然对徐家表示感谢,可谓罕见。
“陛下隆恩,乃是我徐氏一族的福分,功劳二字,着实折煞我等。”
徐邦宁当然不能顺着杆子往上爬,一番恭谦自语,算是对嘉靖感恩的回应了。
他知道嘉靖因为海瑞之事有了一些醒悟,也知道嘉靖心知自己大限将至,所以越发的“仁慈”起来。
可君主永远都是君主,当初朱棣何尝不是如此?
但于谦不还是差点死在他手里?
“此次你回南京,魏国公的爵位,你算彻底坐定了,有没有想过日后?”
嘉靖微微一笑,对徐邦宁的恭谦不置可否,反而问及徐邦宁袭爵之后的打算。
事实上,自徐邦宁高中状元,魏国公这一爵位,他就彻底算是拿下来了,只是此事大家都心知肚明,故此无人提及而已。
日后待得徐邦宁袭爵,那便是大明一等国公,地位将直线上升,普通的朝官自然不能再放在他身上。
“臣便是袭爵,那也仍旧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所指,臣下所至,绝无怨言。”
徐邦宁这句话换个意思来说,那就是皇帝指到哪,他就打到哪,再无比这还要忠心的话语了。
“朕老了,日后只怕当不成你的主子了。”
“老早朕便与裕王说过,你总归是他的臣子,朕帮着调教,那是朕吃亏。”
“此次你先招安烟岛,又救海瑞,在裕王府的地位仅次于高拱,日后你与高拱才是他的左膀右臂,与朕可是没什么干系了。”
“说吧,从南京回来,到底是何打算,朕提前安排一番。”
嘉靖神色轻松的模样,像是在说着一件极其普通的事,仿若唠家常,不带任何别样的情绪渗透在其中。
看起来,他似乎是真心在为徐邦宁考虑。
见状,徐邦宁当即再度躬身拜首。
“臣心所至,皆是大明,陛下所驱,臣定当竭心尽力。”
问嘉靖要官儿这种事,徐邦宁自是做不出来的。
而且他不过是个翰林院修撰,虽然有功于朝廷,但那也要看朝廷里的人任何看待他,若是急功近利的问嘉靖要官儿,岂非正好给了徐阶这等人口实?
另外,徐邦宁也知道嘉靖这番话看上去乃是在唠家常,但实际上仍是试探多一点。
此次自己救了海瑞,正如嘉靖所言,在裕王府的地位直线上升,直能与高拱相提并论,此间时候最是容易引起别人忌惮之际,徐邦宁自己自然要再三谨慎才是。
“你倒是谦虚得很。”
“这样吧,待你从南京回来便去都察院,先当个佥都御史,以你新科状元的身份,想来没人敢说三道四。”
嘉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却是把徐邦宁吓得不轻。
都察院言官,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而左右佥都御史,位次于正三品之左右副都御史,地位之高,官职之高,在京官之中算是独一档,便是六部尚书只怕也有所不及。
因为明朝的言官向来政治地位突出,从朱元璋开始便是如此,享有极高的话语权,从中央到各级地方,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
所以大明言官的身份独特,职权特殊,乃是前代根本无法比拟的。
徐邦宁很是吃惊的原因就在这儿,御史向来都是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毕竟只有这样的人上谏弹劾别人,才具有说服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