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0章 嘉靖最后的倔强(1/2)
第310章 嘉靖最后的倔强
想明白了这一点,徐邦宁当即心安,再度拜谢。
“朕不要你感恩戴德,朕只需要你记住,这大明的天下,不能坏在朕的手里,也不能坏在裕王的手里,你可知晓?”
嘉靖算是把话挑明了,他让徐邦宁去都察院,并不只是因为徐邦宁上谏的功劳,而是因为他需要徐邦宁来维持整个大明帝国的体面。
“臣明白,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邦宁当然不是傻子,闻声则急忙宣誓效忠。
嘉靖听罢,当即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海瑞去了裕王府?”
片刻后,嘉靖这才问起海瑞。
“裕王府只怕是海瑞而今唯一的去处,他若不去,那他这户部主事之职只怕也就干不下去了。”
其实徐邦宁知道,嘉靖自己心里清楚,他若是放了海瑞,那海瑞便只能去裕王府。
所以嘉靖此时问及,也只是明知故问,试探居多。
徐邦宁当然不能说这是嘉靖的安排,毕竟嘉靖从头到尾就没表示过要海瑞去裕王府,海瑞身上仍旧担着以下犯上的大逆之罪,嘉靖放了他,可没说饶了他的罪过,裕王收留海瑞,说起来算是对嘉靖大不敬。
若徐邦宁直言这是嘉靖的安排,岂非成了离间挑拨皇家父子?
这个罪名他可背不起。
“去了那也好,省的让朕看了烦心。”
“不过你要告诉裕王,海瑞这个人不能身居要职高位。”
嘉靖这句话算是给海瑞定了性。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海日在淳安政绩斐然也难以得到朝廷重用。
对此,徐邦宁乃是明白的。
海瑞的性子太过刚烈,好比于大唐的魏徵,但是他又没有魏徵那般地位权势,出身也不及魏徵。
虽然明朝重视言官,但并非谁人都可以成为魏徵。
一旦让海瑞上位,身居高位,那他必然会成为下一个魏徵,而大明的皇帝不是大唐的皇帝。
退一万步说,在大明朝中,任何一位皇帝只怕都不愿身边有个魏徵,哪怕是仁宗。
“臣明白。”
“臣定回转告裕王殿下。”
徐邦宁当即躬身。
嘉靖听罢,顿时长叹一声,看起来有些颓然。
“陛下何以叹气?”
“无碍,朕只是忽然想到一些事罢了。”
“海瑞赤胆忠心也算是个良臣,朕也不知此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希望裕王能够体谅吧。”
说到底,嘉靖还是为自己的身后之名感到担忧。
毕竟史书都是后人写的,功过都是后人在评价,嘉靖心知自己大限将至,回首这一生的匆忙,自然有些颓然。
他让裕王不予海瑞高官厚爵,若是裕王觉得不妥,只怕此事也会成为他们父子间的一个隔阂。
到时候裕王在给他撰写碑文时,只怕会有所现实。
嘉靖自然不希望自己死后落下一身污名,然身后之事却又不是他所能改变的,心中戚戚然也是在所难免。
“陛下放心,臣定当于裕王殿下详细解释陛下的良苦用心。”
“但陛下,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徐邦宁躬身道。
“但说无妨。”
“臣以为,无论海瑞之人品性如何,但有为百姓谋福,为社稷谋利之心,皆可谅也。”
“所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海瑞当真有本事,那便是让他说两句狂妄之言又如何?事不过六部,重不过泰山,凡为大明计,皆可为之。”
徐邦宁说的是心里话。
要用海瑞这等性格刚烈之辈,要让他这样的人发光发热,那就必须要给他可以开口说话,畅所欲言的机会,若是堵住他的嘴,不让他说话,那又如何让他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办事呢?
换句话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总得先给人木桃不是?
“臣也向来直来直去,甚至与徐阁老多有不和,然陛下不是一样看重臣?”
他甚至还拿了自己做比较。
谁知嘉靖闻声,却是一笑。
“徐邦宁啊徐邦宁,你以为你与海瑞一样么?”
“你是什么人?他海瑞是什么人?朕若是将你们都重用,那朕的朝廷岂非鸡犬不宁?”
“再有,海瑞若是有你半分的机灵,他也不会落得打入大牢的结果,不是么?”
嘉靖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徐邦宁与海瑞看上去都是直言直语之人,但直言直语也是有区别的。
海瑞那种直言直语,说得好听点那叫言官上谏,说得难听点那就是大逆不道,犯上之罪。
而徐邦宁这种直言直语,相较于海瑞,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人理解,这是徐邦宁的机灵所致,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时候不能说什么样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