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054章案例教学下(3/3)
好书推荐:
了一根三眼火铳打靶,15米内对人体有杀伤力,那还是在没有穿盔甲的情况下。而且很重要一点,这个火药的配方是后世实验室的,明朝的火药是什么样谁知道?
金属车床造出来,下一步就是伟大的发明活字印刷术,其中就需要手摇铸字机和活字印刷机,没有这两台机器,活字印刷术就是看着厉害的玩意儿,还不如雕版印刷,而冲压子模的冲压机和活字印刷机都需要用螺旋,螺旋、螺杆正是中国古代没有的。汉字不像国外的26个字母,总共就是26种,汉字有一万多个,一本书里的常用字可以用到上千次,这么大的用字量如果不是机械冲压和铸造,那得是多大的工作量?像咱们的网络写手的作品动不动就几百万字,哪里去雕刻这么多的字?
你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搞活字印刷,还没有弄出来你就破产了。中国古代官刻首次正式采用活字印刷术,为清雍正四年印成铜字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并颁行《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可算是政府在活字印刷技术总结方面的首次贡献。但政府在活字版的使用上并不是很热心,清初宫廷刻的25万枚铜活字,在印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后,一直被束之高阁,到了乾隆年间,又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被炼铸为铜钱了。所以毕昇的活字印刷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并没有传播开来,真正在古代大行其道的还是雕版。
1440年到1445年之间,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制造出了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他发明了铸字盒、铸造活字的合金、冲压子模、以及油脂型印刷油墨和一整套印刷工艺。这才是活字印刷的春天来临。
不想错过《初唐闲公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