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76 章(1/2)
得跟你好好白扯白扯!”
二丫轻轻拉住了她,将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草茶推到她面前:“哪,提神醒脑的。难为你为我的事费了这许多心,喝吧!给你放了蜜的!”
说着,同样也向吴家三姨面前推了一杯。
那话呢?也一样是说给她听的。
“里头有什么?”麻姑的注意力瞬间转移,凑到杯沿闻了闻:“好香!”
二丫不答。
有什么,不就是,玫瑰花,薄荷,迷迭香什么的喽。
不过这都是秘方,怎么能随便告诉你?
“才我听你说到华北镇,那是个什么地方?说来听听呗。”
麻姑才要回应二丫的问题,吴家三姨悠悠然开了口:“华北镇么,就在咱田家庄西南边,约莫三公里的地方。”
那是个古老而繁荣的大镇。揣摸一遍,田家庄刘家庄的兴起多少是因傍了它的缘故,虽说是个镇,却比近庄的小城里还要热闹许多。
穿过小城,走不上一里,就到了镇边,因靠着运河,多少丝绸茶瓷,南北货的客商,得从运河摇船,上了码头也就到了华北镇。
待看过货色,谈妥价钱,然后,银货两讫,装船,解缆,开走。
沿了河道抵达子,再从镇子入城,向北,向南。所以,华北镇与这小城,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因此,华北镇在这一片庄民们心中,威望是比城里还高的。
华北镇的桥,比他们高大;河流,比他们宽,长,四通八达;就连镇上的屋脊都要比他们高三砖。
而说起兴旺和热闹来,也是以华北镇为标准:高墙坚瓦,屋脊鳞次栉比;河道里船只如梭,桥洞一眼套一眼,直下十里;沿河的店铺挤挤挨挨,酒旗,菜幌,灯笼的流苏,都绞在一起了。箍桶铺里,堆起着盛米的斗升;篾席铺子,是养蚕的匾和席;方木铺里,织绸的木梭子,成筐成筐,还有棺材铺子,斗大的“财”字,颠倒挂着,底下是裁好的楠木方子,散发着木脂香气。
小镇虽小,然气象蒸腾,无数的银两在此进出。
而要比华北镇还旺盛!这就不得了啦,那也只就只一年一度的石佛山,可以达得到啦!
第85章蜜瓜配火腿
每年冬去春来,出得镇西南边,便可看见河畔上一方一方的油菜花,黄亮黄亮,飞着白色的粉蝶,远远掠上山去,就有一座幽深的寺庙,种了许多拂国树,尽以黄金布地。
平日里寺里比较清寂,只是早晚两场课,其余,僧人们各在禅房中打坐的打坐,念经的念经,然而到了一年一次的正日子,那情形,就截然不同了。
从正门入,经镇寺宝塔,过正殿,偏殿,大雄宝殿,石佛殿……,走一圈只觉无数匾额从头上过去,又有无数青石板从脚下过去,无数的白果树、青松、飞檐、檐上的铜铃,再有鸽子成群地飞翔,松针落雨一样洒下,日光则像金针一样洒下。
吴家三姨说到这里,忽然顿了一顿。听者才如同深梦中初醒,不由得眨了眨眼,这才看清,眼前不过依旧是个农家小院,华北镇的佛庙,所有景物皆走马灯似的全退到身后,眼前却还有千万道光线交互纵横,一时上竟然什么都看不见,只嗅得一股香烛的烟蜡气,但也只从眼前一闪而过罢了。
“听你这么一说,”二丫娘喃喃自语:“我倒好像做了一场黄粱。前些年她爹在时,我也曾跟了他去烧过香,那石佛真真与别不同,特别吃光,供着的香火投上去,看起来,通体都是一种透明的红。身上好些细密的裥褶,闪闪烁烁,飘飘逸逸,又是香烟缭绕,便明暗互替,真像是一个活的仙了。”
吴家三姨还是不说话,仿佛陷入沉思,又仿佛同样,叫回忆里的什么牵绊住了神魂,一时半会,回不来。、
二丫娘的声音还在继续,小小的,若隐若现:“那香火叫一个旺欧!挤挤簇簇的竹椅,嗡嗡嘤嘤的人!四乡八里,甚至还有坐了船不远千里来的!条案底下布满竹椅,念经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就连烛泪都多得淌下来,积满烛台,再往下淌,就有老人专门端着盆了,将烛油大把大把捋到盆里,就那么空着手捋,不怕烫似的……”
说到这里,二丫娘的声音也断了,眼眶红起来。
二丫知道她又伤心了,忙拍着娘肩膀笑眯眯地道:“娘!您上回去求了什么签没有?不说石佛寿诞那天求的签最准么?”
麻姑嗤笑:“准什么准?要准你爹还能死……哎呀!”
最后两字,乃因二丫在桌下重重踩了她一脚所至。
哪壶否开提哪壶!信不信我一会端杯巴豆水给你!
面对二丫凶狠而咄咄逼人的眼神,麻姑难得的闭口不言。
吴家三姨也红着眼睛,却不知她的伤心事,又是因何而起?、
文哥来时,桌上已经收拾干净,留着个空盘子,里头却放着几堆切成片的甜瓜,麻姑贪婪地盯着瓜看,却不动手。
什么意思?
文哥把包好的宣腿送到二丫手里,想了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吃货小农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