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38 章(1/2)
看到柳安管这事,也没有多说什么,哪个年轻人不是这样。其实她看到这人的样子就知道,这人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柳安说起来还算挺有安全观念的,毕竟现代的坏人挺多,就算是在这个路不拾遗的时代,心里也是有还有点警惕心。她一个人在城里溜达的时候,都是避开了一些阴暗的小巷子,或者人少的地方。这也是刚来这个时代的时候,那几个人贩子给她上了一课的原因。
那人又啃了两口玉米饼之后,就裹起来放在自己的兜里了。
柳安听到他是黑户,心中也是一时感慨,从包里摸了五毛钱,递给了那人,说道:“你还是找个医生看一看吧。”五毛钱买一些跌打损伤的药是完全够的。
“你不用破费了,我这一身伤看起来严重,其实没什么的。我都习惯了,挨打的时候都把重要的部位都捂着的。”
第27章
虽然那人推脱, 但柳安还是强硬的把钱塞给他, “这钱你拿去买点吃的也行。”
那人听到吃的两字, 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来钱, “我叫陈南,这钱我以后一定还你。”说完就缓缓地起身, 对着柳安再次郑重的说了声谢谢, 佝偻着腰, 颤颤巍巍的往兴华市那边走了。
“你这出手也太大方了些,这种人在城里有许多, 帮不过来的。”赵婶子看到柳安给饼子倒没说什么,但是看到柳安直接就给五毛钱,倒是说了她一句。这钱和东西都是柳安的, 柳安要怎么处置都是她的事, 只是作为老一辈人,也得提醒柳安一下。
“既然遇上了, 就帮一把。要说的话,我差点还成了黑户呢。”柳安笑了笑解释道。
赵婶子以为柳安说的是人贩子那件事,倒是没有再多提,免得勾起柳安的伤心事。只是向柳安解释道:“城里西郊那边,这种人挺多的。看他那么年轻,估计是知青偷跑回来的吧。”
西郊那边住的人大部分都比较穷,造成穷的原因,有一大部分都是因为户口, 可见这个时代城市户口的珍贵程度。
知青偷偷回城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要是家里条件好的还能养得起,要是家里条件不好的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但是至少偷偷回城了还有些活路,有许多的知青就死在了当地。
特别是云南的知青,当地的医疗条件又差,但是卫生条件却不好,许多的知青就是病死在当地的。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的知青也是饿死的,当地有一种“鲜鱼汤”,就是知青把河里长满青苔的鹅卵石用来煮汤。而那些知青一年至少有一半时间要喝这种汤。之后的轰轰隆隆的知青返城运动,也是由云南的知青起的头。起因也是应为有一位当地的知青产子时一尸两命,而卫生所的医生却醉得不知人事。
但是大部分的知青私自回城之后,他在农村的户口基本也就作废了,自然就成了黑户。
西郊还有些人则是因为,当初农村的户口注销了,但是城里的户口又没弄上。或者是家里面负担特别大的人,特别是只有一个人是城里户口,却要用那点粮票和钱养一大家子。
“当时也是为了不让我家的两个孩子去云南,一从学校出来就赶紧把他们塞进了厂子里。当时就怕他们脑子一热跟着去报名了。也幸好文/革已经结束了,不然还得替我家小儿子担心。”赵婶子有感而发。
赵婶子打开了话夹子,就给柳安讲了一路前两年的辛酸。虽然她们夫妻两人都是小领导,还都上过战场,但是比她们官大得多的人都遭殃了,她们怎么能不担心。
说实话,这四十几岁的更年期妇女说起话来,简直是没完没了。也幸好讲的都是前几年的一些事,柳安的兴趣还比较大,不然柳安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听得下去。
赵婶子却对柳安反应倒是很满意,家里面的人都不爱听她唠叨。在妇联里又得端着主任的架子,而且主任都是单独一个办公室,想说些八卦都找不到人。
好不容易到了大队,看到赵婶子还想说,柳安赶紧提醒道:“婶子,我们到了。”
“嗯,那我们赶紧弄完了就回吧。”看到这样子,赵婶子遗憾的止住了话头。到了队上就得赶紧按照流程办事,赶着时间回家。
等忙了大半个月,这些大队才全部都跑了一遍,虽然上面的的文件是,以后还要不定期的继续去宣传。但是这基本就是句空话,能用半个月去跑,已经是够给面子了,以后的事就以后再说了。
这半个月可是把柳安给累坏了,骑自行车骑得小腿肌ròu都要出来了。而且到农村的大部分都是土路,路上到处都是土坷垃。现在的自行车又没有防震的功能,柳安的屁股每天都被颠的生疼,要是再来半个月,估计屁股上都要长一层老皮。
但是沈爱华她们就跟没事人似的,弄得柳安还以为她们骑车的方式不一样,还去专门跑去讨教,结果自然是被嘲笑了一番。
不过在农村办事累是累了点,但是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能从老乡手里用钱换点东西。不过倒是不敢大规模的买粮食,大家都是下去公办的,身份都是明摆着,要是做了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七十年代富一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