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54 章(1/2)
这个消息都跑到外面来看情况,就连柳安也不例外,全部都跑到外面来热闹了。广播还在循环播放着高考的事情,但是大家都还是认真得听了一遍又一遍。
在南山大队的张孝正也听到了大队广播里的消息,为了再确定一遍,他把柳安送给他的收音机也拿了出来。等到大队里的广播和收音机里的消息重合时,张孝正才真正确定高考重开了。
就连张孝正这种冷静自持的的人,听到这种消息的时候,眼里都充满了泪光。作为乡下的知青生活远比城里的人过得苦,听到这种消息的反应也是最大的。
“张哥,你听见了吗?那是真的吗?”门外冲进来两个小伙子,还没进门就开始问道。
“将重开高考……”
这两人一进屋就听见张孝正摆在桌子上的收音机的声音,再听着外面大队的广播,两人立马就开始嚎啕大哭。
随后赶来的一个女知青,也跟这两人一样,哭的不能自己。
反而是当地的农民对这个没有多大的反应,该干嘛就干嘛。
高考的时间定的是十二月十号,距离现在已经只有四十天了。在乡下的知青大部分早就放下了书本,和当地的农民都已经差不多了,每天都参加劳作,用来看书的时间并不多。
得知距离高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之后,大部分的人激动过后全部都行动了起来。
十月正是乡下秋收的季节,但是大部分知青全部都不管不顾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因为有许多人太久没有摸书本,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而且现在的书本都找不全,只能大家交换着看,学习的效果都不怎么样。大队上的人虽然都有意见,但是却没有多说,也是体量他们的心情,想着什么事都等高考过了再说。
妇联里的年轻人除了就只能认个字的,其余的人都还想去博一把,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赵婶子也体谅大家,把大部分的任务都分给了其他人,给年轻人减轻了许多负担,让大家学习得更加投入。
本来柳安和沈爱华之前就是在偷偷地学习,等高考的消息出来之后,两人才正大光明的用了起来。
“柳安你可真是太机智了,早就猜到有这么一天。要不然就我那水平,拿什么和人家比啊。”沈爱华一听到高考的消息,就专门买了柳安爱吃的酱肘子来感谢柳安。
这些也是沈爱华有感而发,自从高考的消息宣布之后,大部分的人学习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沈爱华想起自己之前的学习状态就感到惭愧,要不是柳安一只劝着她,她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水平呢。
第38章
重开高考的通知过了两天不到, 全国各地的文件也下来了, 让组织各地的人进行报名,而且报名的时间只有四天。
几乎是同一时间市里就冒出了各个报名点, 每个报名点都贴着有招生简章。招生简章上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年龄二十岁左右, 不超过二十五周岁。对时间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以放宽到三十岁, 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
虽然这个通知还没下来的时候,大家都还是在复习, 不过看到上面的报名要求之后大家都更加定心了。
毕竟有许多的下放的知青家庭成分都不好, 就怕又出什么问题, 看到这些规定自然就放下心来。而且上面还专门强调过, 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 破除唯“成分论”。不管这句话是不是说真的,但是有那个态度在那里就是好的。
不过也有一些不符合上面硬性规定的人,特别是那些年龄已经超过限制的人。这个招生简章的后面几句在现在看来, 就是在放宽考生的年龄限制。但是当时的领导们却不敢自作主张,老三届的毕业生只有66、67年的才能报名, 其他的都不行。
不过大家都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都去报了名, 因为早年下放的知青年龄现在都比较大了, 但是要他们放弃也不可能,只有凭着后面的一条规定来博一博。
报名的站点简直就是人满为患,四天的时间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前去报名,谁都想试一试, 万一成了就是一步登天的事,所以很多明明只有小学水平,但是去报了名。
妇联的里的人都属于工人的范畴,而且高考属于自愿报名,所以妇联的年轻人基本都符合要求,所以得知消息的时候大家就都组队去报名了。
柳安拿到的那个报名表上的项目有家庭成分、文化程度、有何专长、个人志愿、还有直系亲属和社会关系。这些东西都挺好填的,大家都商量好了文化程度都是填的高中,家庭成分柳安填的就是工人,因为柳安没有亲人直系亲属那儿就直接填的孤儿,柳安的那件案子在公安局是有档案的,要是真的细查了起来也不怕什么。
专长柳安就随便乱填了一个,个人志愿就比较慎重了,三个志愿柳安都细细的考虑了再填的,第一个填的是北京的,第二个是上海的,第三个就是本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七十年代富一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