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太子别动 > 第二百一十三章 舆论战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百一十三章 舆论战(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朝廷会因为草原的威胁让步吗?

如果朝堂上没有一强势的人物压阵,朝议的结果很大程度会偏向于议和。

特别是那群“酷爱和平、重视经济发展”的江南官员。

当年京师保卫战,于谦要固守北京,出身江南的徐有贞提出迁都南京。两人各有支持者,吵得不亦乐乎。当时官至兵部尚书的于谦手中有兵权、且得到景帝的信任。于少保喊出“提议南迁的都应该斩杀”,这才定下了守卫京师的决议。否则大明要步宋朝的后尘。

当然,迁回南京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不能说同意迁都的官员都是软骨头。他们只是更自私而已。

人都是自私的。或许放弃河套也能让大明边疆的稳定,但朱厚照绝对不会放手。那可是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弄不巧,还不止这个数。

对付这部分人,必须动用舆论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理对帝皇家适用,对官员阶级更适用。

没了好名声,闹不好是会丢官的。虽说现在是文官集团一家独大掌握大权。但他们只会在面临外敌的时候同仇敌忾。就如李广、汪直一死,李荣低调不出头,文官内部马上打了起来。官职就这么多,有时为抢个好位置,什么手段都使得出。

武官同样如此。

朱厚照面无表情地合上刚收到的情报。二十八星宿的密探与囚牛商行搭建的北方驿路一结合,效率大大地提高!天气好的时候,大同的情报半天就能到。

“是不是要在军中宣扬爱国主义?”朱厚照嘟囔着,命刘瑾安排紧急加刊。

端午节前,用砖石结构搭建的三层报社大楼终于落成了。底楼是印刷车间,人手和设备都是从经厂搬去的。二代创业就这么简单!《京报》终于有了自己的印刷厂,不用每次都麻烦司礼监经厂。

朱厚照又从落地的举子中选出12位撰笔人。官场讲究同年。朱厚照入乡随俗,启用了大批落榜的“同年”。除了报社,密云作坊、囚牛商行等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要效率、讲管理,总归离不开管理人才。朱厚照也不希望手下得用的都是宫里人。上位者需要手底下的几方势力总体平衡。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出来的举人,每个人的文笔都在朱厚照之上。半天时间,他们已经写出数篇“发人深思”的稿子。比两个月亮世界只有噱头没有逻辑的自媒体报道高上不止一筹。

“五十年前也先打到京师脚下,五十年后第二个成吉思汗会打到哪里?”

他们深刻理解朱厚照的意思。不但大肆宣扬鞑靼威胁论,把鞑靼描绘得比瓦剌更加可怕,还把达延汗描述成第二个成吉思汗。

一提成吉思汗,恐慌的情绪立刻蔓延到京师各个角落。毕竟现在的大明只占了蒙古帝国四分之一疆土。成吉思汗在世时,世上没有国家表示不臣服的。

宵禁前,内外城门又一次涌现出城潮。五十年前京师保卫战可是死了无数的百姓!

五城兵马司、巡捕营不得不加派人手,保证各勋贵府的人能顺利出城。

人员的频繁调动,更加加剧京师临战的氛围。恐慌情绪令不少大商人紧急撤离。

申时三刻的廷议上,周经对《京报》夸张的报道极为不满。

朱厚照横了他一眼:“都是京师一半是晋商。本宫这下相信了。本宫听东厂的陈公公提到,不少晋商偷偷地和鞑靼人做生意?怕两族打起来,没生意可做了?告诉他们,卖军备的利润最大。打起来才能发国难财啊!”

仗还没打起就想着跑的人,立场也太不坚定了!

这话把周经吓得都快抖成筛子了。

“殿下,时辰不早了,我们尽快商议。”刘健扯开了话题,“英国公,五军都督府能否给出确切的人数?工部、户部需要按照人数准备粮草和军备。”

英国公道:“请两部尽量准备二万五千人的东西。”

“粮草就不必了吧?神英偷藏了很多。”朱厚照突然道。

“……”听了这话英国公心里一慌。有种非常不好的感觉。

钟漏每个半个时辰响一次。响了五次之后,廷议才结束。

周经全程加起来没说满十句话。散会后立刻追上了刘健三人。

马文升和英国公留下未走。

“殿下如果有前方的最新情报,请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享。”

两人都派了人盯着进京的热气球。今日有三个热气球从南京飞回。另有两个从北方飞来,起飞地不明。工部正在想办法复制热气球,他们卡在燃料一项上。弘仁殿防守严密,太子的嘴也紧得很。一直没找到煤油的来源。用木炭做燃料的热气球只能近距离飞行,煤油实用价值。

“两位不问,本宫也会私下寻个时间告诉你们。”朱厚照拿出刚收到的情报。“事先说明,情报没有经过核验。”

两个脑袋凑到一起,一盏茶的功夫后,马文升暴怒。

“神英和火筛私下见面!他想干什么!”

英国公面如考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太子别动》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