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楔子(1/2)
楔子
家国万里思无量,
风霜血雨刀光。
干戈几曾不疆场?
太极定天下,汉字著文章。
古今兴亡谁可断?
过客匆匆一晌。
山河不语青天苍。
漫言神圣事,惟愿民乐康。
———调寄·临江仙
此开篇第一章也,各位看官,这首词原本笔者感叹之余,信手涂鸦之作。十多年前,笔者偶读《宋书》,由此而读《晋书》,没想到却因此引出一段万民康乐的故事来。始末究竟,且听俺慢慢道来……
癸巳甲子(太元十八年冬),龙城(今辽宁朝阳)滴水成冰时节。
风怒吼着卷起漫天雪花,肆无忌惮地扫荡着无垠的华北大地。
平北将军府,一个精装的汉子正在练拳。飞舞的雪花像淘气的孩子旋绕在汉子四周,不肯落下来。但见拳势舒展大方、伸缩自如、刚柔相济、动静相兼、轻如狸猫、迅如猛虎。正是劈如刀斧,崩似离箭,钻若闪电,炮如火烧,横弹如旋。
不远处门外,一位红衣女郎,静静地看着练拳之人,满脸的惜爱之色。她知道,每当夫君忘我地练拳之时,一定是在想念大少爷了。等到汉子收势以后,女郎才缓步来到男子面前。
“夫君,你又在想大少爷了。”女郎道。
“是啊,北伐已经过去五年了。”汉子叹了一口气:“我刘裕得大少爷传艺授业、简拔重用之恩,也不知大少爷如今在何处。”
“上月不是有飞鸽传书吗?”女郎道:“再说以大少爷的武功,能有什么要你担心的。”
“真是妇人之见。”刘裕道:“我是担心朝廷如此下去,会毁了大少爷的一番苦心。唉……”刘裕叹了一口气:“最多还有两年,我就再等两年吧。”
同样的情景在很多地方重复上演。
疏勒(今喀什)城,安西将军府,书房。
一个比刘裕还要年轻的将军,正安坐案前,习练书法。
“夫君,该用饭了。”,门外轻轻几下敲门声,接着一个委婉的声音柔柔响起。年轻的将军有些恋恋不舍地站起身来,看着案上的字迹,摇摇头喃喃道:“还是不行,也不知若风何时才能见到大少爷。”
姑臧(今武威)城,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站在城门楼上,极目远眺:“大将军,你要再不出现,我这把老骨头就快撑不住了。”
广陵(今扬州)城,一家挺门面饭店内。一帮人正在吃饭。
“听说了吗,广陵要变天了。”一个食客悄悄跟身旁一位食客道。“能没听说吗?”另一个食客道:“可惜谢大人给我们带来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另一个满脸胡子茬的汉子道:“怕什么,我们有新政律令,如果有人要乱改,我们就去京城告御状。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找谢大人。”
“谢大人自从北伐归来,就辞官归隐,我们去哪儿找啊。”一个老人道:“好在谢大人虽然辞了官,还为我们庶民留下了新政律令,留下了这些为民的好官啊,不然……。”
“还不是那些高官们说谢大人复国功大,赏无可赏,其实就是怕谢大人在位,他们不敢乱来吗?”一个年轻人道:“也不知道陛下怎么就信了那些无所事事的闲人的话。”
“嘘,这话可别乱说……”有人赶紧岔开话题。
长安(今西安),府衙内,一位三十多岁的儒雅文士和一位二十多岁的小将军正在弈棋。
“道规老弟,你就认输吧。”年长的文士道。
“道和兄,真是没心情下棋啊。”刘道规道:“大少爷快回来了吧?”说着,就开始收拾棋子。
“应该快了吧?”刘道和说着:“北伐成功,大少爷辞官归隐。我等虽然为了新政日夜操劳,但也算是尽享荣华,光宗耀祖了。只是,这些年,新政越来越被江左世家豪门排挤,广陵据传要恢复旧制。看来是有人看到广陵发展的太好,起了摘果子的心思了。当年大少爷和陛下有过约定,新政至少要三至五年才能见效,这几年陛下没有插手新政也算难得了。如果真要出现意外,可能真的需要大少爷出来压阵了。”
“唉,这人啊,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了战乱了。”刘道规叹道:“希望不要出事才好。”
马訾水(鸭绿江)畔,丸都城。
玄菟郡府衙演武场。两位三十多岁的汉子,正在比武。
“雄况兄,你和大将军私下比武,回来后就讳莫如深,这都过去五年多了,你就不能说说吗?”年纪小些的汉子收了架势,笑着问道。
“说不得,说不得。”雄况神秘兮兮地竖起食指:“云支老弟,你觉得刘将军武功如何?”
“自是上将无疑。”被称为云支的将军道。
“大将军教了不到半年,然后自己练的。”雄况道:“至于大将军武功如何,我只能说以我的水平,无法评判。你只有和他交手才知道他有多厉害。”
“这么厉害?”韩云支吸了一口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康乐天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