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八章 厉兵马广陵初练军,对论道子明说行侠(中)(1/3)
第二十八章 厉兵马广陵初练军,对论道子明说行侠(中)
众人听谢瑍说来,如数家珍一般,除了马赵二人,俱无异色。
谢瑍起身,取过一长矛,对赵印说,“赵兄勇武,你我且试操一回。”
赵印遂取过一支长矛,两人相对而立。“长矛之法首为刺,赵兄且刺我。”谢瑍道。赵印一抖长矛,直刺而来。谢瑍眼见矛尖到了,手中长矛向左后格捋,借格之回力,顺势拧矛直刺赵印胸前(咽喉)。赵印显然没料到这样的打法,刚一愣神,谢瑍已收回长矛道,“再来一次。”
赵印打起精神,又是一矛刺来,谢瑍照旧,只是这次是向右后格捋,已然是借格之回力,顺势拧矛直刺赵印胸前。这一次赵印有了防备,退步侧身格挡。谢瑍再次收回长矛道,“战场之上,长矛所用最多者即此。故如此之法应作为基本练法,所谓左右格挡中平刺也。其余诸法,可一一试而行之,赵兄以为如何?”
“大人高明。”赵印道,“除孤身陷重围,此法不可用外,可谓良法。”
“若身陷重围,能有五六人者,即首位相连,中有接应,列阵待援。”谢瑍道,“本官未上疆场,以此推理而已。请诸君仔细研究。”
“诺。”
“本官以为军中可设军乐,以激励士气。”谢瑍道,“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军法律令编成军歌,易记易懂。可在军中试行之。”
“使君所言,传强秦有之。”赵印道,“或可效法之。”
“大善!”谢瑍道。谢瑍看《大秦帝国》时,也曾被那首《赳赳老秦》所感动。那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悍不畏死,慷慨赴义,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血脉传承,承载着怎样的不屈和视死如归的情怀。
“这是初步拟定的几项军规。”谢瑍拿出自己改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交给马能。“作为军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那就是要每一个军士明白:为何而战!明白了这个,才能让军队成为黎民之军,成为百姓之师。我们的士兵来自千家万户的黎民百姓,这些黎民百姓让他们的子弟,为了保卫国家而战,为了民族振兴而战,那他们就是我们首先要保卫的。我们的军队可以称为:人民子弟兵。”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人民的热爱,这是我们无往不胜的源泉。”谢瑍继续说道,“军民鱼水情,军为鱼,民为水。离开了人民,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的军队要时刻记住这一点。”
众人被谢瑍这种说法惊呆了,细细思想,原本如此。可是以前从未有人这样说过。马能看着手中的《三八军律令》,心中涌起一种难言的情愫,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也算是曾经沧海,见过各式各样的长官,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谢瑍这样看重“贱民”,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谢瑍这样保护“庶民”,也从来没有一个人敢这样说这样做。他为谢瑍的大胆震撼,也被谢瑍的直白感奋,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跟着这样一个上官,定会名垂青史。在一行十七人中,他年龄最大,虽然来了,实际上还有些忐忑。担心自己不为所用,也担心自己遇人不淑。可现在他决定了,就为这一系列的与众不同,他豁出去了。
后来的史官在写马能传记的时候写道:“马公能字鲁愚,初得谢太傅所荐入广陵,与赵公印字德芳共练新军,高祖委之军律事。恪敬职守,多有良议,高祖曰之为‘能’不虚传也。后随高祖征,高祖托以事军律监察。马公执律严明,曾以轻罪高祖,高祖欣然受罚,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鲁愚者,某之镜也。上下莫不肃然,天下为之一靖。”谢瑍没想到今日之行能得到这么一个干才,还是一个包公类型的干才。
“属下愿附明公骥尾,以效犬马之劳。”马能抱拳秉首施礼。
“诸君,此后新军训练为首要之事,而练军之首要为明战。明战者,知战与所以战。其二者严军法,没有严格纪律之军队非真正的军队;其三者强体能,没有过人之体能,一切都是空话。其四者精技击,其五者通阵法。”谢瑍道,“我们要打造一支打不烂拖不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血劲旅。我把它交给你们了,我会隔日来巡查。望众位竭心尽力,切莫懈怠。除此之外,以后还需要建立辎重、医护、通讯等诸类专门军种,任重而道远,新政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诺!”众人起身齐声施礼道。
“你们也不用这么拘谨,今日来主要就是畅所欲言,我说我的想法,你们也说你们的意见。”谢瑍道。
“大少爷,那是不是也会有乐师部队?”甘越似乎对唱歌情有独钟。
“军乐队肯定会有。军乐队是为军队服务的,是向百姓们宣传军队的各种政策,譬如刚才我给马兄的军律,除了各郡县下发晓瑜之外,军乐队也可以下乡宣传。”谢瑍道,“但军乐队是不可能出现将军的,军乐队所属乃军之文职,军乐队之首最多也就是个县令(少校)之阶而已。”就如各地方的歌舞团文工团,军队文工团只是隶属关系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康乐天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