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默认卷(ZC) 第七章 晋文践土(公元前645年-公元前628年)(15/23)
喝,在五鹿被迫吃泥——到现在还落下了嘴馋的毛病。所以,如果您能给我一个官儿做的话,国人都知道您不念旧恶,心胸宽广,吕、郤党羽也就群疑尽释、安心下来,不想轻举妄动了。”
晋文公一听,好办法,立刻给头须恢复原职,国内紧张气氛遂缓和下来。头须这家伙也算是有胆有识啊,够精明。当初卷钱逃跑,现在回来又捞了官,便宜都让他占尽了。这人干财务确实屈才,应该炒股票去,做期货也行,搁现在,准能赚几个亿!
下一步是大家最开心的事,封赏功臣。晋文公举善授能,任用胥、赵、狐、栾、先等追随重耳的新兴家族担任国家要职。参加过流亡的那些老叫花子:狐偃、赵衰、胥臣、魏仇等九袋长老与其他八袋长老,终于可以弹冠相庆了。这不光是出于对老叫花们的报答,也是晋文公通过扶植忠于自己的老叫花新家族,去抵挡吕、郤之类的旧的有势力家族。有take就得有give,国君获得了他们的效忠,也必须对这些家族恩宠备至,允许他们世袭官爵,他们犯了错误也不深究,不敢用苛法,反而礼遇他们。法外开恩,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这就出现了特权家族,对国家是不利的。
让我们把目光投回到公元前636年,62岁的晋文公即位当年,除了培植老叫花子成为新家族,还发布了新的政令。晋国很快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百姓大悦。
但是,也有一些不高兴的人,第一个是炊事班班长。这位班长先生很不高兴了,他说:“流浪时期,我为了照顾主公您,跑前跑后,脚上磨了一万个泡。别的爷都不肯干活,惟独我最累,可你给我的赏赐却最少。”
晋文公说:“用道义礼仪来辅佐引导我的,我给他最高赏赐,比如狐偃、赵衰;冒着矢石立下汗马功劳的,我给他次一等赏赐,比如魏仇;违逆我的意愿,多次举发我的过失,我给他末等赏赐。至于你这种劳力之人,要在末等的末等。”周天子的史官听到这件事,说:“晋文公大概会成就霸业吧(懂得反对脑体倒挂啊)!从前的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把力量放在其次,晋文公也是如此啊!”
另一个不高兴的人就是介子推。晋文公赏来赏去,惟独把我们那位牢骚大王介子推给赏忘了。这家伙在流浪时期,割大腿肉给晋文公熬汤吃,味道很好,回国却没有领到赏。自怜自艾,一气之下,带着老妈隐退山林——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去了。
晋文公知道后,一拍大腿,我怎么把他忘了,非常懊悔,赶紧改穿了凶丧之服,以示自责,并向士民百姓下令说:“有谁能找到介子推,有赏。”有人报告说介子推跑绵山里去了。晋文公赶紧到绵山底下,攥着喇叭往上喊:“老介——你出来——,老介——你出来——”
喊了好几天,老介还真拧,就是不出来,只有空谷无言的回答。
也不知道是谁又出了一个馊主意,举火焚林,像打猎似的,把老介轰出来。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跟他妈一起抱着,被烧死在枯柳之下。对于介子推的死,另一位很拧的自杀者屈原有诗赞道: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晋文公把烧死介子推的大树劈成板子,做成木屐,穿于脚上,每每听到木屐之声便会叹惜:“悲乎足下。”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足下”一词的典故即出于此。为了悼念介子推,晋文公还下令:每年这一天是寒食节,家家户户不得动火,都饿着。到了唐玄宗时期,诏令天下寒食节上墓,终于演变成了清明扫墓。那个雨纷纷的时节就这么出现了。
九
晋文公即位同年,周天子的老窝发生内讧了,给了晋文公以勤王表现的机会。
周襄王的庶弟王子带,不是个省油的灯,勾结狄人,把周襄王打出了洛阳老窝。晋文公闻讯,采纳狐偃建议,把逃跑在外的周襄王救回洛阳,擒杀王子带,平定周室内乱,颇是露脸。周襄王以其有功,拿出自己的八个城邑赏赐晋文公,位置都在老周的洛阳附近(老周也真豁出血本了)。这八个封邑使晋人获得了从山西向南跨过黄河以后挺进中原河南省的落脚点,使郑、卫两个中原诸侯直接处于晋的威胁之下。
晋文公名利双收,捂在被窝里乐了三天。俗话说:Don'tpushyourluck(不要得寸进尺),晋文公占了便宜还没够,又向老周伸手,要求死后使用“隧礼”——“隧”念“岁”,就是死后的坟墓里修上墓道。
周襄王不同意,周说:我们大周天子拥有天下,以方圆千里的土地供养上帝(其实是自奉,说打粮食给上帝吃,其实都塞自己嘴里。但周天子的职责就是奉养上帝,所以养自己等于养上帝)。方圆千里的土地以外,分封给诸侯掌管。我们再去管理诸侯。我们怎么管理诸侯呢?靠的就是礼仪。从中央到地方,服饰器物的花纹色彩都代表着尊贵卑贱,一切次序绝对乱不得。变换佩玉就会改变人的步伐(佩带不同的玉,台步走得不一样),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华怪才解读春秋五霸.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