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7章(1/2)
而这次他派兵马击贼,从登莱兵的一系列动作上,连猪都能得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抓人。登莱兵每每咬上贼军,第一个做的就是喊‘跪地不杀,发给耕牛、田地耕种’的口号,俘虏了人口之后,济民商行必然会在五天内将粮食运到,对流民的安置上,已经形成一套具体的流程。
可以想象,在这样不断的屯田之下,登莱军的实力将会不断的增长,有足够的钱粮,赵岩可以组建许许多多这样的军队。
“能治军,能安民,手段百出,治世之能臣,若是乱世,也不知是非枭雄。”卢象升心中暗叹。
只是目前来看,大明的确需要一支这样能战的军队,放能扫平动乱。在作战上,赵岩也甚是积极,也未看出什么不臣之心。
所以卢象升没有任何理由去阻碍赵岩的发展,赵岩对这四十万俘虏的安置方案,他不认同又能如何?
他又没有足够的钱粮安置这些俘虏,四十万人可不是四万人,不把这些人安置好,难免这些百姓在没有活路之下继续从贼,或者成为匪盗为祸地方。
七月初,卢象升给崇祯写了本奏折,上报此番大战经过。
“闯王之贼,六月二十一与登莱总兵赵岩麾下兵马大战于屯河,登莱兵发火器毙贼三万余人,闯王与众部流贼乃溃,登莱兵连追三日,与闯王之贼大战七场,俘获变民四十余万,闯王仓皇窜入边界山区。余者六七部流贼,或三五千,或一二万,窜入河南、湖广,击之较易。四十余万变民原皆是良民,乃因饥寒jiāo迫而无奈从贼,需发放耕牛、田产以与耕种,方可使其不复反。然安于秦、豫,灾变不断,战乱四起,实非良选。此前孔有德乱登莱,使之登莱荒芜,臣以为安民于登莱最为合适,再则登莱总兵家资富厚,愿出安民所费,实乃大善……”
第三卷 :聚敛天下 第四十二章 :屯垦登州
第四十二章:屯垦登州
朱由检对卢象升无疑是非常信任的,卢象升身为文官,又作战悍勇,令朱由检印象极为良好。
至于赵岩,在朱由检心中也有很不错的印象,此子虽是招抚而来,但杀贼却是无比积极,朱由检甚至没有下调令,他便赶赴中原击贼。
此前救下凤阳祖坟,此次又将闯王杀得大败亏输,这令朱由检心情十分不错,于是便同意了卢象升的建议,让卢象升将那四十万俘虏变民发往登莱屯垦。
不过陕西的糜烂,却让朱由检十分不喜。总督五省军务的洪承畴连陕西一隅之地也穷于应付,现在依旧有各部流贼窜于中原,更不是洪承畴力所能及。因此朱由检决定任命湖广巡抚卢象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处军务,带领总兵赵岩所统登莱兵,祖宽、祖大乐、副将李重镇所统关辽兵和当地驻军夹剿,赐尚方剑便宜行事。明确地划分了职权范围:“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
六月剿贼期限已过四月,除了中原战事略见好转外,西北却还是那般动乱,为了加快剿贼进度,朱由检又下了一道名为《大赦山陕胁从群盗》的诏书。
“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止因官贪吏狡,年岁凶荒,以致饥寒所迫,甘作非为。一二无知,渐至胁从遂众。数年来无辜被僇,不知其几矣。朕痛心恻念,寝食靡宁……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所在抚按大书榜示,从俗开导。如有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在本地者编入保甲,在各省者分遣护归,旧业清还,多方抚卹,若不愿归于本地,可往山东登莱屯垦,一律发给耕牛、田地,使安井里之乐,永消反侧之心。如有执迷不悟,怙终罔悛,彼既自外生成,岂得复容覆载?督、抚饬厉将士,合力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呜呼,抚顺剿逆,朝廷法实无私;出死入生,若辈不可失算。诏布遐迩,咸使闻知。”
朱由检在诏书之中,也清晰的dòng察了百姓从贼的核心原因,官员贪污腐败,加上灾荒不断,以至流贼做大。
同时陈词悲悯,给出了处理方案,又加以威胁。萝卜大棒齐上阵,不过朱由检并未给出实质的安置手段。
清还旧业、编入保甲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以明末的腐败,以及朝廷的财政的严重危机,根本达不到任何效果。
不过发往登莱屯垦,倒是一个切实能解决的办法。
卢象升的上疏将变民发往登莱,无疑让朱由检又想找到了一个安置乱民的办法,而且屯垦资费又不用朝廷出,实在是好办法。
满朝大员更是对此办法大加肯定,赵岩多多少少都有给他们送去点孝敬,而且他送孝敬不同一般粗鄙武人般直接上门,而是通过山东商人的人脉关系,做得非常隐蔽,虽然个别被锦衣卫安插在官员家中的人手发现,但总的来说并没有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
什么拳拳报国之心,什么忠臣可嘉,在一片称赞之中,朱由检对赵岩的良好印象再次加重几分。
然而,赵岩贩卖私盐的事情,终究是瞒不了多久的,赵岩的贩卖方式,几乎是赤luǒluǒ的在与两淮盐商对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军阀治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