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2章(2/2)
,看来四爷是要进京来的,到时客房要收拾好,chuáng单被褥和用度这些,也要提前备下才好。
huángjīng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管家,除做决定的事,要问黎池和徐素拿主意之外,其余琐事都能琢磨着办得妥妥帖帖的,为黎池他们分担不少。
……
冬月初八,黎海运着好几车肥皂进京来,吆喝宣传了三天之后。
东市百宝楼门前,重现了当初抢购羊毛六件套时的场景,长长两条队伍,排过了街道转角……
彼时,黎池正在忙碌着推行‘钱粮预算制‘。
一项政策的推行,需要时间。不仅是推行落地阶段,所花费的时间,还有验证政策是否可行的时间。
不过‘钱粮预算制‘这个政策,早已在两广省施行了三年,已验证此政策是可行的。
黎池根据两广省的施行经验,选择了中北部的七个行省,开始推行该项政策。
相对来说,中北部的七个行省,距京城较近,若有什么不妥或水土不服的地方,纠正起来要方便一些。
黎池是特职,有特权办特事,找吏部、工部和兵部要资料时,并不敢太为难他,总的来说还算顺利。且又有各行省清吏司的人员,与他一起做预算——也算是教他们做,但还是很忙!
想一想,七个行省的钱粮预算……工程量可见之大!
从九月开始做这事,到腊月份最忙时,黎池忙到何种地步呢?
忙到时不时就睡在户部衙门,有过一连三天都没回府的记录,一日三餐都是徐素亲手做了,然后由小厮huáng芪送到衙门里来!
如此忙碌之下,终于在腊月二十这日,轮到户部盘点的时候,完成了七个行省的钱粮预算工作。
之后只待开年以后,再由各行省的清吏司施行下去,这就不是黎池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问:是什么使渣作者日万?
答:赶榜→_→
第179章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件极大的事,确实未如赵俭预想的那样发生。
贞文二十六年的这个冬天,皇帝并未驾崩。
入冬天气寒冷起来后,贞文帝的身体就有些不好,甚至冬至前夕时,还停了一次早朝。冬至的圜丘祭天大典,都是几个成年皇子代皇帝,领着三品及以上大臣完成的。
即使如此,贞文帝终究还是渡过了这个冬天。
在冬至过后的一九天里,赵俭进宫向贞文帝请安,言是与黎和周坐谈时,黎和周偶得灵感,萌生出‘炕chuáng‘一取暖之物。
贞文帝听了赵俭的描述,觉得‘炕chuáng‘是能取暖的好物!于是传口谕,让黎和周描画出来图纸,jiāo于工部,赶紧安排工匠进宫‘盘炕‘。
皇帝想要办的事,总是很快就能办好。刚进二九天里,就已经在乾清宫以及皇帝常去的几个妃嫔宫中,盘好了大炕。
煤炭整天彻夜地烧着,炕chuáng上暖烘烘的!最冷的二九、三九天里的日子,皇帝过得不算难。
不想错过《科举出仕(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