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五代践祚 > 第十章 新军之策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 新军之策(2/3)

目录
好书推荐:

,取众家之长形成新的兵役制度。

大唐以及之前的历代,主要的世兵制有两种,一种是晋朝集前代大成者的士家制,另一种是唐朝集前代大成者的府兵制。

士家制的“士”,可不是指士子,而是指士兵;这种制度把当兵的人世代划为兵户,然后外出作战之时,士兵外派,剩余的兵户全部作为人质。

但凡有军士敢逃跑或者于战场之上投降,国家便将其全家都处死;这种严苛的法律的控制下,士卒别说造反了,连投降都少有。

不过凡事有利便有弊端,士家制的反人道性,直接摧毁了自炎汉传承下来的煌煌武德;兵户成为一种低贱的身份,愿意从军的人也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埋下了五胡乱华的影子。

而大唐的府兵制,则是以均田为基础、的偏向贵族兵役制度的兵农合一。首先府兵不但不是强制世袭罔替的,还要考察资财、丁口、能力等诸多方面,不是想当便能当上的。

并且出任府兵之后,出征打仗一旦立功,便可以得授勋官,并按照勋官的高低加封土地;还有荫子孙入仕、免除徭役等好处。

府兵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均田制,而一旦土地兼并严重,府兵的兵源自然枯竭。

所以恢复世兵制的优势很明显,对兵士的掌控程度前所未有的高;且只要不制定那种杀逃兵、降兵全家的律法,就不用担心平民对从军产生极大的抵触,一定程度维持了兵源。

再从比大唐府兵制勋爵更完善的军功制度——秦汉军功勋爵名田宅制中去芜存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如此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士兵的作战积极性。

至于土地兼并,刘陟到没有好的办法,只能严令禁止土地交易,然后一旦发现这种行为,就同时处罚买方和卖方。

此外,新军制还废除了府兵制那种自筹粮饷的规矩,汲取了明朝的卫所制的优点——不收税,将授予田地的所有产出收上来,再统一调拨。

几大页分析之后,便是刘陟的具体章程:

分田时,官府以户为单位征兆平民从军,每征一丁,便将五十亩田分给此户人家耕种;收成之时,所有所获统一汇总,再按兵一年八石、男子一年六石、女子一年四石、小儿老人一年两石的标准给兵户发放口粮,剩余则全部归官府所有。

这种方法,有三大好处:

一是可以将损耗归公,降低老百姓交税的损失;

二是彻底限制了单个士兵的收入,他们想要更高的报酬,只得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三是保障了其家人的温饱,让士卒少了后顾之忧;反过来还能通过限制其家属保证士卒的服从性。

至于服役期限,新军制规定的是十五岁以上可应征入伍,强制服役到五十岁,为脱产士兵;但是军户身份可以消除,现役士卒除籍之后,归还所授土地,即可重回普通民户身份。

这样的半灵活的准入准出制度,既可以保证军队成分的相对稳定,又因为没有完全限死军户自由,在给与合理的收入的情况下,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士卒阶层的社会地位不会下沉。

此外,虽然对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刘陟没有很好的办法,但他也制定了一定的措施:

首先,绝对禁止军户得授的土地买卖,军户、军田由单独的机构管辖;

其次,发现买卖军田的军户,没收其卖地的收益,并按照收益数额,以盗窃治罪、刑罚其全家;

当然,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对应买地之人,不但要没收其购买的土地,还要处以与买地金额相当的罚款,以彰其咎;

最后还拿出类似汉武帝“告缗令”的举报奖励手段,凡是举报买卖军田属实的,赏赐其罚没金额的一半。

数管齐下,虽然制度施行上肯定要打折扣,但在一定时间之内还是可以比较有效的遏制土地兼并的。

后面刘陟还列举了建军的征兵、束伍、军纪、赏罚等细则,刘隐看了皆是不住地点头,表现得相当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页时,却脸色陡变,直接将那纸撕烂、团成一团:

“你要征两万人入伍?我姑且算两万人脱产不会影响田地耕种、赋税征收;那两万顷田你要从何处弄来,你难道敢把他们五万多顷的地,一下子拿走四成?”

刘陟讪笑了一下,他最近《卫公兵法》看地不少,对李靖的不少军事理念都奉为圭臬;所以一军之规模,也按照李靖核准的两万人来定了。

“节帅要是嫌多,可以裁剪一些......”

看着这兄弟俩讨价还价,周围四人都或多或少面露讶色;因为这说明,刘隐对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制定的军制基本认可。

杨洞潜首先耐不住性子,向前几步,问上位讨要那沓记载着新军制度的纸;刘隐随即放手,让诸人依次传看。

如果说刚刚见到刘隐那类似认可的态度,几位僚佐只是讶异的话;那看过这份报告后,四人都是目瞪口呆。

因为即使不论制度的合理性,光刘陟能面面俱到地构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五代践祚》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