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1章公益广告(1/2)
第61章公益广告
火锅省,蓉城市,宁县,一处仍保留着原始风貌的小山村。
距离阖家团圆的春节还有两个多月,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们尚未归来,只有些老人和孩童留守在村里,显得有些冷清。
村子深处,一条青砖小巷中,今天却是格外热闹,仿佛除夕夜一般,大红灯笼高高挂,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拍电视”都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对于很少有机会去大城市的老人和孩子们来说,更是一件值得津津乐道三个月的大事。
于是,自从昨天消息传开以后,便不停有人上门围观,想要在“电视上”看到自己。
钱小强也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因为家里人丁稀少,拍不出热闹的氛围,他特意找了几位街坊来做群演,不用给钱还能帮忙做饭……
很快,在四邻的帮忙下,场景搭建完成,“演员们”也都各自准备就绪了。
先将围观的老人请出镜头范围,再把到处乱窜的熊孩子们集中起来以免出现意外,在这个寒风瑟瑟的冬日午后,场景三迎来了第一次实拍。
“哎老王,走走走,到我家去吃饭。”
“我家正做着饭呢……哎呀,过年过节的,走走。”
“真得,我正做着呢……”
“我晓得,做就做了嘛,客气撒子赛,多个人多双筷子。”
“今天过年,我们大家高兴!”
“……”
没有晦涩复杂的剧情,没有肉麻感人的台词,也没有精美高端的构图,只有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朴素,亦最动人的场景——一句简简单单的“多个人多双筷子”,实则浓缩着华夏人骨子里几千年来的情感:睦邻。
“多个人多双筷子。”
这个冬天好像也没有那么冷。
------
与此同时,另一边,一千七百公里外,繁华的魔都沪市,一户三口之家。
餐桌上摆着几道家常小菜,拍摄已经开始了。
为了避免对“演员”造成影响,罗志国和摄制组并没有一直待在现场,而是固定好机位以后便躲进了其他的房间里,把空间留给了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一家人。
没有专门学过表演的人,很难在众目睽睽下做到完全不紧张,即便房间里只剩摄像机,年轻爸妈的动作依旧有些僵硬,时不时撇镜头一眼,表演痕迹严重,反倒是他们五岁的小女儿表现的更好,除了刚开始有些好奇外,其他时候一直都很自然——只要自然就足够了。
演技的最高境界不是自然,自然只是演技的基础,然而现在,许多所谓的“明显演员”却连基础都做不到……
“吃年夜饭喽咯,今天妈妈教你用筷子吃饭好伐啦?”
“不能用汤勺,我们是华夏人,华夏人都会用筷子的,知道吗?”
“我就夹不起来嘛,肿么办……”
“这样捏筷子,夹好,来,我们再试试看,没关系的。”
“吃到了吧?是不是用筷子实际上还是挺简单的呀?”
“……”
妈妈一遍又一遍,不耐其烦的教着女儿,两根筷子在小女孩肥肥嫩嫩的小手上翻来转去,却怎么也夹不起来饭,急的她都快要哭了。
爸爸坐在旁边,一声不吭,保持着严厉的形象,彻底断绝了她放弃学习的想法。
慈父严母好像一直是华夏人的传统,母爱柔似水,无微不至,父爱重如山,沉默无言,此之谓:传承!
------
两天后,八百公里外,胡建省西南部,一栋历史悠久的客家土楼内,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现场加起来少说有五六十人,男女老少都有,若是单凭摄制组几个人的力量,想在短时间内组织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活动自然是困难重重。
好在幸运的是,恰逢当地有一位大家族的老人九十大寿,在外地闯荡的子嗣后代全都赶来回来,为老人庆贺。经过一番商议,对方同意拍摄且不需要任何条件——他们也希望将这意义十足的一天记录下来,留作纪念。
欢声笑语中,孩童在院里跑来跑去,放着鞭炮;妇女在厨房忙碌着,准备饭菜;大人坐在一起,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不多时,饭菜上桌,众人落座。
嘴馋的小孩子伸出筷子,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美味,一旁的大人却将他的手按了下去。
“要让爷爷先吃。”
孩子神色疑惑的望着大人,收回了筷子。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让爷爷先吃,但他记住了:以后,要让爷爷先吃。
拍摄结束后,罗志国代表摄制组给老爷子送了个礼物,聊以表达感谢和祝福。
人家无条件的配合拍摄,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送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既不会跌份,又不会抢了他人的风头,这叫:明礼。
------
粤省、黑省、鲁省、京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短短五天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硬汉巨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