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章 时间的尽头(1/2)
第八十章 时间的尽头
刘贵目中有些疑惑和难以置信。
“先生,我这人虽说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但也知道不能接受别人的同情......我之前也问过一些人,都说现在砚台的价格也就在十来万的样子,怎么,怎么可能值得上三十万。”
刘贵的一番话,让刘清河以及何光都有些诧异和敬佩。
这份骨气,难怪他家能把这方砚台传承到现在,可见其家教很好。
“我说了,这方砚台值得上三十万,你可知道你这传家宝具体的信息?”杨璟眸光平静,神色悠然的说道。
闻言,刘贵楞了下,摇摇头,说道:“先生,我,我不知道,只知道传了很多代了,至少,至少也有一两百年了。”
杨璟微微点头,神色幽幽的说道:“你们家这传家宝,乃是清朝时期的,具体年份应该是在康熙帝和雍正帝之间,不会超过。”
“清朝?那,那也不算很久远啊先生,怎么,怎么就能值得上三十万。”刘贵还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家这砚台的是什么时候的物件,但他还是觉得值不了三十万这个价格。
原因嘛也很简单,别说清朝时期的东西,有些更久远的,例如明朝啊,宋朝啊年代的也不一定能值得了三十万这个价格。
古玩,可不是年代越久远就越值钱的,衡量古玩价值的因素和标准很多,年代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之一罢了。
“哦?这般和你说吧,清朝的砚台,尤其是清朝初期时候的砚台,其价值是很高的。”杨璟眸光深邃,开口应道。
“先生,还,还请告知为何?”刘贵有些好奇,也想听个明白。
别说他了,旁边的何光也是听得有些好奇了起来,硬朗的脸上满是专心的看着杨先生,生怕听漏半句话。
杨璟俊秀的脸上面色如常,缓缓说着:“因为清朝是咱们华夏砚台制作的辉煌时期;同书画的大繁荣一样,当时文人个性化的砚台也是空前的大繁荣,砚式上传承了历代特色,可谓百花齐放,风格多样。”
“其中雕工手法精湛、砚雕精细繁缛为历代所不及也,清朝初期的砚台更是尚承明末士林遗风,有儒雅之风,总览诸朝,唯有明清两朝制砚,可为最好。”
一番话说完,何光同刘贵都是听得有些发怔。
“先生,您,您可真是渊博。”刘贵情不自禁,满是赞叹的开口说道。
何光则是见识多了杨先生的渊博知识,倒是没有刘贵那般惊讶,但眼中依旧是满满的敬佩之色。
杨璟神色依旧漠然,眸光古井无波。
刚才说的话,还真不是因为他渊博,只是他生活的一些见解罢了,毕竟各种朝代的砚台他都见过,也经历过,自然能分辨出那个时候的砚台做得最好。
甚至,早年杨璟因为兴趣,自己都学过制砚,自然清楚了解。
杨璟轻轻摩擦着砚台上的梅花图,却是又言:“你这砚台还不止清朝初期所制这般简单,这是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
“端砚!?”刘贵显然知道四大名砚,却是有些不敢相信。
杨璟微微点头,说着:“怎么,你不知道?”
“我,我不会看。”刘贵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着。
何光听着,憋不住好奇的问道:“杨先生,这四大名砚是啥啊?,这端砚又有什么说法?”
“广粤肇庆的端砚、安辉歙县的歙砚、甘属卓尼的洮河砚、善西绛县的澄泥砚,这四种砚台,便被并称为四大名砚,而这方砚台便是其中最具名气的肇庆端砚。”
“这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闻名。而这方端砚,却是上等端砚,能做到发墨如油,磨墨易浓而不干,荡笔提锋而不损毫,寒冬储水不冰,励夏储水不腐!”
或许说起了自己曾经制过的砚台,杨璟的谈性稍浓了些,说得也颇为详细。
言罢,杨璟又淡然的看向刘贵,轻言道:“现在,你还觉得你这传家宝不值三十万?”
“值,值得了。”刘贵神色有些恍惚,他主要是没想到,眼前这位看起来让人心生畏惧的先生,竟然会在自己出价后,主动说清楚砚台的价值。
这,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清河,把钱给他。”杨璟微微点头,开口说道。
刘清河连忙恭敬应是,快速的将三十万转给了刘贵,这个小数目的金额,到账的速度很快。
刘贵看到手机里钱到账的信息,眼眶都有些泛红,站起身来,看着杨璟,深深的鞠躬,满是感激的说道:“多谢先生,您,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杨璟没再看他,示意刘清河将梅花图端砚收好后,便是直接起身,双手背负着,离开了这茶馆。
刘贵看着他的背影,楞在原地,出神了很久才是说道:“真是遇贵人了啊。”
............
刘贵或许怎么也不能理解杨璟为何主动将那方端砚的价值给说了清楚,但对杨璟而言,这事情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的百种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