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章 提高品德修养,做到有德(3/7)
得联系后,才知道这封信是一位老人所写,就是几个月前曾在自己商店躲雨的那位老太太--而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当菲利收拾好行李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
不久,菲利应邀加盟到卡内基的麾下。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在事业上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灵魂人物。
也许你会说,不是每个人都像菲利这么幸运。其实,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好的回报的。让我们用心地去善待别人吧,这实则是在善待自己。
因为,要让别人尊重你,必须首先尊重别人,做别人的表率,首先要有爱心,要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别人才能接受你,相信你,才能和你长久相处,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才能挺身而出,站在你的一面,给予帮助这点我身有体会。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事不在小,能够给人帮助就是大事,别人也会善待你,希望我们大家都要有爱心,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袖手旁观,要伸出友谊之手,给予帮助,特别是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特别应该予以提倡,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这人运气怎么这么好啊,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4.忠诚:忠于本分
忠诚,简单的说就是要忠于本分,忠于自己的职责,忠于自己的领导者,
忠于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下属,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去尽心尽力去支持领导。当***有过失的时候,要懂得劝诫***,这才是忠诚的最大体现。
在《孝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诲。《孝经》提到“天子有争臣七人”,当时的天子只要有七个肯劝他的大臣,纵使他没有很好的道德学问,“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他的天下还可以维持下来;“诸侯有争臣五人”,诸侯是古代帝王分封的国君,虽然无道,但是他有争臣五人,则“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大夫是有官职的人,“大夫有争臣三人”,只要他身边有三个肯劝他的下属,虽然自己道德学问不好,也不失其家,不至于把他的家族败掉。
身旁有进忠言的下属,这对于领导者一生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古代很多的良臣、忠臣都很守本分,只要君王有过失,他马上劝诫君王。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征。但劝别人能不能直言不讳?也要察言观色,审时度势。魏征很有智慧,他一开始事奉唐太宗的时候就对帝王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魏征是要透过这句话引导唐太宗思考。唐太宗很好奇地问:“为什么你要做良臣不做忠臣?”魏征对唐太宗说:“忠臣都要杀头,有的心脏还要被挖出来,所以我不做忠臣,我要做良臣。”听魏征这么一说,唐太宗哈哈大笑,但是在这个笑的过程里面,唐太宗会思考:忠臣劝诫的时候被皇上杀了,这皇帝一定是暴君。假如我把忠臣杀了,我就变成暴君。所以魏征这么一讲,是让唐太宗明了要做肯纳谏言的明君,也使自己和其他忠臣谏言时不必担心性命不保。魏征言语的智慧相当高,所以作为被领导者,讲话的艺术也要不断地去提升。
后来有一次魏征劝唐太宗确实劝得非常激烈,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很生气地一路走回寝宫,边走还边喊:“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这句气话刚好被皇后听到了,皇后知道是魏征劝诫唐太宗言辞太激烈他才气成这样。皇后也没正面问皇帝到底气什么,反而接驾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一听莫名其妙,不解地问:“你恭喜我什么?”皇后说:“皇上,一定有圣君出现,臣民才敢这样直言不讳。”本来震怒中的太宗听了这番话,就欢喜起来了。可见这个皇后劝谏帝王、保护忠臣的智慧也很高。
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体会到,一个皇帝也好,一个人也好,一生要能成功立业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是身边有真正能劝诫他的人,唐太宗没有魏征,没有皇后,功业能做起来吗?太难了!在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非常伤心,说了一段话:“以镜自照,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的去世使唐太宗痛失一面镜子。魏征是我们作为被领导者非常好的榜样。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部属劝导领导者、劝导上司态度要柔和,“谏不入,悦复谏”,看***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劝。“号泣随,挞无怨”,纵使他不能接受,我们也没有怨言,因为是在做该做的事,所以问心无愧。而劝谏的前提,是要领导者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够才可以劝。
现在很多做部属的人,他们都很怕劝长官,怕劝了之后连位子都不见了。所以人患得患失的时候,就不能够循着理智、正气去做事。古人说“无欲则刚”,这个“欲”就是自私自利。人有自私自利,他的心就不公正。所以以前很多国家机关的职员每天都在烦恼要跟哪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怎么进入世界500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