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章:爷爷祈黑子(1/2)
祈冰如愿以偿,从此不再去幼儿园了。
祈冰这种倔强、执拗和不羁的个性,爸妈一直弄不明白祈冰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后来听说头上有双璇的孩子都很倔强,祈冰头上正好是双璇窝。爸妈似乎找到了答案。祈冰眉眼像他爸爸,爸爸浓眉,但眼睛不大。但祈冰性格全不像他爸爸,爸爸模样敦厚,性格柔和,而祈冰性格则显暴躁和冲动,倒是有点隔代遗传,秉承了他爷爷的性格基因。
说起祈冰爷爷,那在黄林镇可是响*的人物,可谓家喻户晓。祈斌爷爷生于1915年,祖籍是山东。民国时期随家人逃难来到湖北汉阳黄林镇。爷爷弟兄四个,数他最小。祈冰爷爷肤色较黑,自幼练得一身好功夫,加之好打抱不平,后来被黄林镇人称为“祈黑子”。祈冰爷爷的二哥在逃难途中得病死了;三哥因反抗日本人被活活打死了;大哥被***抓了壮丁,后来一直生死未卜,解放后有人说去了台湾,但始终没有消息。祈冰爷爷和母亲一直在黄林镇讨饭为生,居无定所。镇上卖豆腐的刘家见他们可怜,便收留了母子俩,还让出一间偏房给他们恓身。
祈冰爷爷从小秉性刚直、嫉恶如仇、为人友善,但脾气比较暴躁。祈冰爷爷自幼跟父亲习武健身,两只虎头钩舞得是虎虎生风,虽说身材不高,也是膀大腰圆,旁人不敢小觑。祈冰爷爷为人正直、对人热情、颇讲义气,深得乡邻的褒奖和敬重,镇里的恶人都惧怕他三分。祈冰爷爷一双浓眉,不大的眼睛,但很有神韵。在这点上,祈冰爸爸和祈冰都遗传了这个基因。
为了不给刘家添累赘,祈冰爷爷和祖奶奶商量后,决定自己做点小生意。祖奶奶出面找刘家借了点铜钱,权作做生意的本钱,并征得刘家的同意,在豆腐店旁边摆个货摊,经营水果和干货。货摊由祖奶奶负责经营,日常打货由爷爷担当。决定做这个生意是祖奶奶的主意。祖奶奶生于山东。山东一带盛产苹果和其它水果,祖奶奶自幼知道苹果的种植、生长、成熟和储藏保鲜的全过程,做水果生意应该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不会太陌生、太费事。祖奶奶同时观察了镇上很少有人做这个行当,这就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如果在此基础上外带做做干货生意,诸如蘑菇、黑木耳、黄花菜和干菜之类就更丰富一些,胜算就更大一些。主意一定,祖奶奶就和爷爷忙着做货摊开张的准备工作了。
货摊很简单,在豆腐店旁边支起一个破门板,再铺上一块旧床单就行了。关键是货源的问题比较棘手,让她们颇费踌躇。黄林镇本地不产水果,若要准备货源必须要到40里开外,位于滨江市的长江和汉水交汇的齐家嘴码头一带打货。那里有许多水果、干货和其它日常商品的批发货栈。
当时黄林镇有个码头,有机驳船通往肖家湾闸口,乘客在此下船后,翻过闸口,再换乘大船到滨江市。
为了节省开支,爷爷自凭一身好功夫、好身板和蛮力气,做出了一个令祖奶奶大为惊讶的举动:挑担步行去打货。来回60里路,几乎一天的行程。祖奶奶竭力反对,认为太辛苦,兵荒马乱的又不安全,而且不合时宜。但爷爷一意孤行,不改初衷,祖奶奶拗不过他,也只得由他去了。
从黄林镇步行去齐家嘴码头,必须从黄林镇的码头上汉水大堤,然后溯水而下。爷爷每周至少要去齐家嘴一、二趟,才能保证家里的货源不断档。
不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爷爷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劲头十足,脚穿一双草鞋,踏着露珠出发,迎着晚霞而归,频繁往来于于这个汉江大堤之上。
不到两年的光阴,爷爷看惯了汉江上的船踪帆影;听懂了汉江边的江鸥啁啾;见惯了汉江堤上的莺飞草长;看淡了人间的冷暖炎凉;熟络了生意场上的锱铢必较;谙熟了买卖公平、诚信待人、老少无欺的生意准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水果摊生意是爷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黄林镇附近四里八乡下滨江(他们把到滨江,叫下滨江)或是来镇上赶集的乡邻都知道祈黑子的水果摊。他们路过这里时,大多过来打个招呼;或是称上几斤水果、干货;或是蹲在地上喝上一碗爷爷准备的花红茶,聊聊天,拉拉家常。
朴实、爽直的个性,童叟无欺的经营,加上乡邻们的帮衬,水果摊的生意想不红火都难。慢慢地爷爷终有了些许积蓄。
爷爷水果摊红火的生意,早已引起镇上恶人刘大牙的觊觎,再加上爷爷是外乡人更是让刘大牙心怀妒忌。
一个秋天的晌午,这天刚好是爷爷守摊。只见刘大牙带着两个喽喽,一步一摇走到摊前。爷爷知其恶名和为人,心里早有了几分防范。刘大牙呲着两颗大黄牙,揶揄地说:“嘿嘿,祈黑子!生意蛮好咧!”随即顺手在摊上拿了一个苹果,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呸!什么烂玩意,一点都不甜。”说完,把咬了一口的苹果往后一扔,又去拿了一只梨子,在衣服上蹭了蹭,用嘴一咬:“咦,干巴巴地。”又往后一扔。爷爷再也看不下去了:“你是哥,我叫你一声刘哥。想吃水果,我当兄弟的理当请你的客。但你这样糟蹋,我就不乐意了。”“不乐意,是吧?”刘大牙顺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草根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