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一十二章:祈冰专业课过关,“小桃园”喝汤庆贺(1/2)
第二天上学后,第二堂课是魏老师的课,下课后,魏老师把祈冰喊出教室,从教案夹里抽出一张纸,对祈冰说:“祈冰,恭喜你啊,你的联考成绩过关了,你考了258分,这是专业合格证,拿好咯,别弄丢了。”
祈冰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您说什么?”
“这是你的专业合格证,过关了。”
祈冰接过这张纸,千真万确,白纸黑字啊。“啊,真的呀。谢谢老师。”
“谢我干什么,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啊,小心保管啊。”
祈冰捧着合格证,看了又看,心里异常喜悦。他首先想到刘莎莎,急于告诉她,他想第一个告诉她。可是班上那么多同学,现在实在不好喊她出来,只得晚上一起吃饭时再告诉她了。
他看到志军从操场上回来了,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他一定要跟刘莎莎先说,然后再告诉志军。
他最后什么也没说,和志军一起进了教室,等着上第三堂课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放学,祈冰先去了他们事先约好的“老通城”豆皮店。“老通城”创办于1931年,是个几十年的老字号了。
祈冰进去等了一会,刘莎莎走了进来,买好豆皮后,走到祈冰桌子跟前,放下豆皮后,一股浓浓的虾香味道迅即弥散开来。
1958年,***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接着光临过“老通城”的名人是:***、***、朱德、***、***、***及外国元首***、西哈努克。。。。。。
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三鲜豆皮”是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而得名。“老通城”饭馆因“三鲜豆皮”而远近闻名,这里的“三鲜豆皮”不仅馅中有肉、蛋、虾仁,还有有猪心、猪肚、冬菇、玉兰片、叉烧肉等,制馅讲究,煎制精细,煎好后油光闪亮,色黄味香。
祈冰赞道:“好香啊!”
“这就是‘三鲜豆皮’。”刘莎莎介绍说,“快吃吧,冷了就不好吃了。”
“嗯。莎莎,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考取了?”
“你怎么知道啊?”
“呵呵,上午我看见魏老师把你喊出去,就猜测是这事了。”
“你好神啊,这么厉害啊。你看
,这是专业合格证,我考了258分。”祈冰一边说着,一边把合格证递给刘莎莎。
刘莎莎捧着合格证高兴极了,就像她自己考取了一样开心。“真的啊,恭喜你,祈冰。真不简单。”
刘莎莎把合格证还给祈冰,说道:“快吃吧,别光顾着高兴了,豆皮还是要吃啊,别放凉了。”
刘莎莎看着祈冰吃着豆皮,他是那样开心和喜悦,他成功地迈出第一步。刘莎莎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她其实早已感觉祈冰会考过关的。专业课相对文化课来说,从祈冰角度看是要容易得多。眼下离真正高考时间不到两个月了,祈冰文化课考试,既是他担心的,也是刘莎莎着急的事情。
“莎莎。”祈冰的叫唤,打断了刘莎莎的思绪。
“怎么啦?”
“我兑现了我的承诺,第一个告诉你的啊。上午碰见志军,很想告诉他,但一想到我对你的承诺,就不好告诉他了。呵呵。”
“你啊,也太机械了,志军这么好的朋友,先告诉他无妨啊。”
“明天再告诉他也不迟嘛。你和我是更好的朋友呢,不先告诉你,怎么行呢?是不?”
“哼,就知道耍贫嘴。哦,对了,我想起来一件事。我答应柳箐的,你要考过了,我们要请她客的。”
“请呗,在哪里请呢?”
“我们明天去‘小桃园’喝鸡汤,好不好?”
“呵呵,到底是铁路里的人啊,对吃喝这么有研究啊,今天这个名小吃,明天那个名小吃,店子一串,一串的啊,真是多啊。”
“你把志军喊上,我来请客,你不用管了。”
“好啊,哪能又要你请客呢,我回去找我爸要钱。”
“算了吧,你家的情况我又不是不知道,家里还有个弟弟读书吃饭呢。还是我来吧。”刘莎莎坚持道。
“对了,我找我姐要点钱,还是可以的。我来请客。”祈冰毫不退让。
见祈冰这样坚持,刘莎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他们四人放学后,说笑着往离学校不远的“小桃园”鸡汤馆走去。
“小桃园”是个临街二层小楼,楼下主营小吃,楼上经营汤品。“小桃园”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发现滨江市人喜欢喝汤,于是两家合作经营煨汤生意,遂取店名为“筱陶袁”。解放以后,根据谐音改为“小桃园”。之后经营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髈汤、八卦汤、甲鱼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草根人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