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5章(1/2)
因为都是姓贾,两人叙了祖上,却是同出一谱,祖上都是东汉名将、排在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的贾复。如此一来,两人关系自然更是亲近,不用贾蓉拜师,贾雨村便一口应下,指导贾蓉学业:
“本来探花郎的面前,我是不敢献丑的。”
“只是林大人公务繁忙,未免太过劳累。贾公子若不嫌弃,平日里有了文章,可和我这个闲人探讨。”
“单说八股制艺,不才还算是有些心得的!”
贾蓉连连道谢,又因为从祖上论起辈分,贾雨村要比他长了一辈,口中便称“世叔”,毫无拜师之意。
不过,贾雨村却未失望,反而心中甚喜,觉得这样称呼和贾家关系更近。以后和他人说起时,也能抬高自己家世。
如此,三人谈笑甚欢,贾蓉更是取出几篇文章,请求两人指导。
“我观世侄文章,只要打磨一下,别说中个举人,就是贡士、进士也能中得。”
“这等文章,比我也不差了,世侄当真好才气!”
品评着贾蓉的文章,贾雨村道。
论及八股制艺,贾蓉虽学了仅仅三年。却在强大的记忆能力和题海战术磨练之下,虽然略显呆板,却是并无差错。
真论起来,这样的文章中个秀才毫无问题,就是举人、进士也可中得。不过总体看来,还是在可中可不中之间,全看主考官的心意。
也因为此,贾蓉才想着求教林如海,通过他结交江南士林,提高中举几率。
这边,林如海听到贾雨村的点评,道:
“雨村说的不错,蓉哥儿这样的文章,早晚必能中举的。”
“只是若想在殿试中取个好名次,还需磨练几年,再等几年应试。”
听到这话,贾雨村立刻笑道:
“林大人是探花郎,想必对殿试多有体会。”
“不才厚着脸皮,也要听一下林大人的秘诀!”
他是三甲出身,虽然说起来和林如海的探花一样都是进士,却免不了在进士面前加个“同”字,细论下矮了一头,仕途坎坷许多。
与他直接外放相比,林如海在翰林院镀金之后,很快便担任都察院御史、巡盐御史,如今都已是一方要员、算是简在帝心了。
思及其中差距,贾雨村看似豁达的面容后面,对林如海中探花的体会也不免有些心热,想着以后传家。
能在科举中高中探花,是林如海生平得意之事。此时,听到贾雨村的奉承,林如海指着贾蓉的文章,向着两人含笑道:
“若说秘诀是没有的,只是殿试之时,因为要呈圣上御览、亲自定下名次,书法卷面便尤其重要。”
“若能写的一手好书法,殿试之时,名次不会太低的。”
“蓉哥儿如今这字,还需磨练才是!”
第39章 馆阁体
“而且还有一点,我说的好书法,单单指的是馆阁体。”
“像蓉哥儿这样的字,虽然已经隐约可见风骨,在科场上却是不讨喜的。”
“只有把馆阁体写好了,才能在殿试取得好名次!”
说着,林如海又向两人补充道。
当年他在会试登榜之后,因为母亲突然逝世,回家守丧三年,没能参加当年的殿试。
不过,正因为此,他在自己老师的提点下,利用这三年时间练出一手好字。这才在下一科的殿试中高中探花,然后官运亨通。
这些经验之谈,贾蓉和贾雨村以前也隐约听到过一些,却从未像今天这么透彻。因此,两人向林如海道谢的同时,细细询问其中究竟。
林如海儿子早夭,只道自己命中无子,对这些殿试秘诀也没有什么好藏私的。因此在两人问起后,他将馆阁体如何习练、行文如何排列,向两人讲个通透,多有一针见血之处。
贾蓉在心中默默记着,打算在以后仔细回忆这些,将自己以前习练的启体,改为科场上要求的馆阁体。
“殿试时间紧迫,又有陛下和大臣在侧,书写时间很短。”
“因此练习馆阁体时,不但要写得好,还要能写得快。”
“这样才能在殿试上发挥出来,不至慌乱出错。”
林如海最后说道。这些有的是他的师长所授,有的是他自己在殿试后总结的,如今传授给贾蓉和贾雨村,让他心中也颇感自得,有种良师之感。
贾蓉起身谢了,只见贾雨村长叹一声,向林如海拜谢道:
“听了林大人这一番话,当真胜读十年诗书。”
“想我困窘之时,也曾以卖文作字为生,自诩写得一手好字。”
“如今听了大人的话,才知道我写的字,和殿试要求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若是早得大人教诲,说不定名次就会更高了!”
所谓卖文作字,不但字要写得好看,还要有着风骨,这样别人才会因字认人,然后继续求字。
但是殿试馆阁体的字,却是力求方正,每个字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红楼世界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