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九章 抓现行(1/2)
这个人就是杨大年。
在村委中间,老村长和杨大年在位时间最长。
而且因为张杰要忙着帮大家种植药材,还要接待参观学习的事情,时间上根本错不开。
而老村长年纪大了,让他给大家坐阵出主意还行,让他再跑腿盖房,那还不跑断他的老腿,要了他的老命。
还有就是,杨大年可是远近闻名泥瓦匠,祖辈就是修房子的。
杨大年一看这情况,也就立马答应下来。
这件事情一经决定下来,第二天早晨,就动工了。
村委会院子挺大的,就同就厨房一排靠近办公室的地方修建一三间房大的食堂,一间用来做饭,其他两间用来吃饭。
早晨天还没有亮,村里大大喇叭就响起来了:“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村委决定修缮食堂,谁家有剩余的劳动力,从今天开始,可以来村委干活,干活的出勤情况都给大家记工分,房子修结束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给工资。”
这不消息一出,一大早院子里就开始人头攒动。
大家可都跟着张支书是吃上甜果子的人,现在群众都特别信任村委,只要张杰有行动,大家都不需要理由的就会跟着张杰干。
杨大年大清早的早都忙碌了一大早上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一回到家,他就将几个之前在一起做工的泥瓦匠做了一下筛选,把和自己脾气合得来干活又踏实的几个记在笔记本上。
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出去找了。他主要考虑到,现在各村的经济情况都这样,盖房子的人少,不知道这几个老伙计都还有没有愿意干这活的。
打听的人出去后,不到半日,带回来了六七个人,杨大年一看就可呵呵的说到,够了够了。
他
一大清早,就带着几个人,根据现场的情况,放线,整理施工现场、挖地基。
干起自己的老本行,杨大年就得自己好像身体的肌肉都好像是有记忆的,事情做起来特别顺,心里还特别的有劲。
大家热火朝天在村委的院子里干起来。
临近中午的时候,张秀萍端着一盆上面飘满红色辣椒油和绿色葱花的面条,放到早就摆好在院子中间的一张桌子上对大家喊道:“大家都放下手里的活,吃点饭,缓口气。”
这都是张杰安排好的,这么热的天,张秀萍要做的就是给大家烧好热水,做好饭。
张秀萍的女儿丫丫可是个超级小帮手,看着妈妈端着盆子,自己就端着小板凳,将凳子一个个端到院子中间。
干活的人太多,老食堂里根本坐不开,所以她就招呼大家在院子里吃。
这张秀琴擀的一手好面大家都是知道的,听到这里,干了一早晨活的大家被这饭香一诱惑,顿时都觉得饥肠辘辘。
杨大年招呼大家快点去吃饭,大伙都放下手里的活朝着饭香飘来的方向奔了过去。
杨大年还在工地上忙碌着收拾工地上被大家扔的乱起八糟的工具和材料。
这家从细处来,杨大年可是生活的一大好手。
就在大家都拍拍吃饱的肚皮,去午休的时候,杨大年才从工地上下来。
桌上早就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张秀萍来收盆子和碗,看见杨大年。
他一看就知道,杨大年还没有吃饭,赶忙说道:“杨大哥,你先洗手,菜有,我就和几把面,一会你就能吃上饭了。”
杨大年赶忙拉住张秀萍说道:“不用这么麻烦,有馍了给我垫吧两口就行了。”
张秀萍说道:“今天的人多,我没有量好,饭做少了,我和丫丫也
没有吃呢,正好咋们三个一起吃。”
杨大年听到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吃饭,就没再阻拦,洗漱了一下,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坐在凳子上等着吃饭。
不一会时间,张秀萍端上来几碗饭,招呼着杨大年坐在桌子旁边,丫丫和张秀萍也围在桌边吃起饭来。
要说这张秀萍的手工面,那擀的可真是技术一流。
面条薄亮亮的一根根切的就像画着线切下来的似得,真应了当地的一句话,面擀的薄亮亮,下到锅里莲花转。
虽然没有什么好菜,但是,味道却做得清淡合口。
杨大年刚吃了两口面,汤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时,一句阴阳怪气的声音像一声刺耳的长笛打破了这午后静谧的时光。
“好呀!真是好感人的一副画面呀!你看,你们这三个人坐在一起多么温馨,多像一家人呀!”
听这话这声音,杨大年不用抬头就知道是自己老婆来了。
杨大年没有理会,低着头,闷闷的快速的巴拉着碗里的饭。
他太了解老婆袁采儿的性格了,那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
这时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吃完饭,开溜,她一个人没意思就自己走了。
这时候谁要是接茬,那简直就是头往门缝里伸,自找苦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走进新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