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九章 神龙变化(2/3)
道:“谁要你的破包袱,快拿走!”用手去拎包袱,却重得拎不起来。
戚老夫人支楞起耳朵,对七嫂说:“我怎么听着像你男人呢?”七嫂也觉疑惑,赶忙跑出屋来,那和尚却已不见踪影。
这时,守经也拿着馒头出来了。小丫鬟说:“这是那和尚给的包袱,不知里面什么东西,死沉死沉的。”
七嫂和守经打开包袱,惊呆了,包袱里是一锭锭黄金,另有一本线装书,上写:通备螳螂拳谱。
七嫂一看,这不是于七的笔迹吗?于是大喊:“娘,是守经他爹回来了。”边喊边疯了一样冲出院门。
七嫂顺着村路一直跑到河边的独木桥头,但见独木自横,流水悠悠,哪里有于七的半点影子。
七嫂一屁股坐到地上,嚎啕大哭。
等七嫂回到家里,又惊呆了,卧床多年的老夫人,竟然站在了大门口。
老夫人就这样神奇地康复了。
那个和尚确实是于七。此时,慈沾已经圆寂,于七做了住持。慈沾临终前对于七说:“善和,你尘缘未了。这些拿去,把尘缘了了吧。”说罢,从床下拿出一包金子,放在桌上。然后沐浴更衣,当夜坐化西去。
这才有于七潜回虞姬寨的往事。
于七了了尘缘,再无挂碍,潜心佛法,一直活到百余岁方才坐化。至今,崂山华严寺西侧塔院仍在,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持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两株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与砖塔相邻的一座石塔,就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圆寂塔。
这就是通备螳螂拳谱传到虞姬寨的经过。虞浩东说,通备螳螂拳得以在虞姬寨流传下来,主要靠于德福的传承。因为于守经不好武术,戚老夫人便把拳谱给了于德福,让于德福照谱演练。于德福本就跟于七学了于家通备拳,加上天生颖悟,很快便掌握了通备螳螂的奥秘。通备螳螂拳就这样在虞姬寨传了下来。
“程虞,以前你学的都是于家的通备拳。从今天起,我就教你通备螳螂拳,你是通备螳螂拳的第十一代传人。跪下,接拳谱。”虞浩东双手托起拳谱对程虞说道。
程虞忙跪下,对
着于七的画像磕了三个头,双手接过拳谱。
此后一连几天,程虞就住在虞浩东家里,跟虞浩东学习通备螳螂拳,越学越觉得奥妙无穷。
似乎成了习惯,每天临睡前,程虞都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发黄的拳谱,认真研读。特别是第一页祖师爷写的致弟子书,每看一次,程虞都有诸多感悟。
祖师爷写道:凡吾弟子,务须认真领悟隐忍二字。忍者,能忍天下难忍之事,方为真丈夫也。诚然,能忍则忍,不可忍时亦不必强忍。忍乃为守正,而非屈曲。因堂堂正正自有正气凛然,邪不敢侵。隐者,神龙见首不见尾也。能忍,而又善于隐,武者自修之道。然,终日习武,仅为老死于骈枥之间乎?古人所云侠以武犯禁,固不足道也;修养一身正气,扶弱除恶而又合乎法度,乃为武者大道!
看着看着,程虞眼前不禁出现祖师爷挥舞大刀驰骋疆场的形象。于七在听到母亲、妻儿熟悉的声音后,眼含热泪离开虞姬寨的情形也反复在程虞脑海出现。男儿有泪不轻弹,程虞可以想象,祖师爷在写完拳谱后,反复思量,又在首页写下了这篇殷殷嘱托的致弟子书。
读着祖师爷的致弟子书,程虞也找到了自己毕业后就变得不再快乐的原因。公考考了第一名,反被王骥以下三滥的手段取代;在酒吧里本来自己有理却被戴上了手铐。为什么会这样?出现这种事情之后,自己只会以世俗的思考方式去处理,而不是像祖师爷所说的“忍乃为守正,而非屈曲。因堂堂正正自有正气凛然,邪不敢侵。”也正因为自己的随波逐流以致丢失了自我,所以自己总是不快乐。
“修养一身正气,扶弱除恶而又合乎法度,乃为武者大道!”想到这里,程虞翻身下床,悄悄来到院子里,乘着月色练起拳来。他觉得,今天的拳打得特别放松自然,整个身体如同沐浴在月光中,似乎灵魂出窍一般,眼前无我无物。以前师傅说的一松到底的感觉一下子找到了。
第二天,程虞再练给虞浩东看时,虽然没有昨晚练得那么投入,但已是上了一个大大台阶。虞浩东十分欣喜,继续教授后面的拳法。
中午,虞芳来送午饭时告诉虞浩东和程虞,姥姥终于同意跟他们一起回城里了。虞浩东说:“这样也好,城里毕竟条件好些,住在一起也便于照顾。”
程虞说:“那我们回去时就不能坐公交车了,我找我哥们,让他的宝马跑一趟吧。”
虞芳说:“这样最好。本来我打算叫出租车的。”
虞浩东说:“时间过得真快啊。没想到十天这么快就过去了。我看,程虞的功夫学得也差不多了,你们就筹备明天回城吧。”
虞芳说:“就这么办吧。程虞,你问问你同学明天上午能不能来接我们?”
程虞立即给李泉打电话。李泉说:“我的哥,这事找我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螳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