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迷离第五态 逢迎(1/3)
夏收时节的农忙一过,集市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做小手艺的能腾出时间耍了;小吃摊前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多了些时令的花样;人们开始收拾农具,添置些更上手儿的,以便练就一身好把式。而此时赶集不仅仅局限在镇上,也有机会到城里逛逛,这也是村里人能够从头到脚打扮一番的时候。
赶上个响晴的天儿,我跟父亲和母亲一起去赶集,顺便到大姑家串个门儿,大姑家并不在城里,在城边儿上,但这足够让村里人艳羡的了,他们可以提着个篮子到菜市场买菜,那里天天像赶集一样,不像村里人,盼着赶集上店的日子像盼过节一样;可以到城里唯一的一栋三层楼高的商场里转一转;可以每天早上起来吃油条喝豆浆。
我被父亲抱到二八车子的大梁上,母亲坐在后车架上,幸福的一家三口儿出发了。一路上,微风吹着我的刘海,扫在眉头痒痒的。
“妈,到集上咱们都买啥呀?”
“给你太奶奶买两贴狗皮膏药;给你爸买双新鞋……。”
“我不要,我有鞋穿。”母亲的话还没说完,父亲就打断了。
“你看你出门不得像个要饭的啊!”母亲责怪到,父亲呵呵的笑着:“先给角儿买个书包吧!一出伏天就该开学了。”
“这个用不着你管,我打算着呢,再买身新衣裳,鞋就不买了,这脚长的快,穿一季就小了,还是我给她做吧。”
我听着要给自己买新衣服,而且马上就能上学了,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母亲就在后面疼爱的训到:“坐好了!一会儿摔着!”在这份爱里我就更加的放肆起来,张开双臂尽情的迎着吹来的清风。
我的双脚被坐麻了两次才到了大姑家,一到大姑家感觉就不一样了,溜光的水泥地,红砖墙,门庭用五彩的石子勾出各种形状的图案,让我觉得自己的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哪儿好。大姑家的两个姐姐大静和小静手里总能拿出让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新鲜玩意儿,因此,好多时候我也只有巴望的份儿,跟她们关系处好了才有机会摸一摸、玩一玩。
我们一家人的到来给大姑带来许多的惊喜,她一边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边说:“我连着两回让村里人捎信给你们,叫你们来,都没来,我寻思着这个集也不准来呢!”
父亲说:“家里就那么点儿麦子,我们想着折腾清了就省得惦着了!”
“没活儿了?”
“没了!”
“大静、小静都上学,我也没功夫去。我们角儿越长越俊了啊,就是不长个儿!”大姑抱起我来仔细的看了看,亲昵的说着。我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面对这样一个亲的人却越发的不自在。一家人边聊边随着人群向集市上走,迎面走来一个老太太,齐耳的短发,黑瘦黑瘦的,手里拎着一些吃食,一边打量着我们一家人,一边用询问的目光跟我大姑说:“这是哪儿来的亲戚呀?”
大姑显然是才发现迎面的来人,顿了一下说:“噢,妈,回来了?这我兄弟一家子啊!”
老太太夸张的故作惊恐状:“哎呀!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啊!哈哈,老了,不中用了,这眼拙的呀!”
父亲和母亲也赶紧跟着寒喧,热乎了好一阵子才各走各的。
母亲疑惑的问:“姐,小静她奶奶可变了个人似的啊,以前你们关系闹得那么僵现在对你们怎么这么好啊?”
大姑撇撇嘴说:“还不是这两年你姐夫挣钱了,她知道巴结这个儿子了。那两年我一个人带着俩孩子多困难啊,她硬是把家分了,三个小子,就因为我们是老大,两个小的都有房住,我们什么都没得到,还分了点外债。你姐夫要不是会开车,我们都得要饭去!”
母亲说:“过去的事儿就过去了,甭管真的假的,现在见了面和和气气的多好!”
大姑冷笑到:“这个婆婆不好惹着呢!”
……
买书包的时候,母亲左挑右选讲了老半天价儿一下买了两个,我说:“妈,我用不着两个!”
“你挑一个,把剩下的那个给了老李家的小萍!她今年也上学。”
我撇着嘴说:“凭什么给她买?”
“哎呀,大人的事儿,小孩子少插嘴。”
“我就不给!”我把脸憋得通红。
母亲才又解释到:“小萍她妈从她姥姥家带回来的小米,给了咱们家不少,我称了称,那点儿小米和这书包的钱差不多,咱们也不能白吃人家的啊,你说是不是?”
“那是她愿意给!”我嘴上虽这样说,但也马上松了手,懵懵懂懂的觉得,噢,原来这些事情还要这样办呢!
中午饭快熟的时候,小静的奶奶又乐颠颠的来了,用一条大格子的手绢兜着几个和杏子差不多大小的毛桃说:“孩子都这么大了,奶奶给拿点儿好吃的来,哈哈,样子不济,嘿,好吃着呢!”
大姑瞥了一眼说:“这孩子打小儿消化不好,不让她吃那个!”
母亲赶紧打圆场说:“家里有,缺不着,您留着吃吧!角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户口本的爱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