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8章 小蝶,有答案的女孩子(1/2)
小蝶跟年羹尧更有共同语言,她只是喜欢年希尧口中的那些历史知识而已,对知识的渴望,让小蝶看到了光芒,有了光芒,蝴蝶会飞得更高、更远。
羽漱穿水到渠成地成为夫人身边的当红丫环。她心思细腻地捕捉到信息,老爷对她没意思,不如跟着夫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小蝶身边的丫环叫秋鄂和秋月。秋月是一个柔情似水的女孩子,对主人很照顾,秋鄂也本分,仆人,只有通过这一条路,让自己风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有不尽心的道理。
秋月说:“小蝶小姐你可不知道,我们家少爷可淘气了,以前老爷和夫人给他请来的先生,都被他打跑了。有一回,少爷跌倒了,先生立刻扶他起来。是不是得的?我们家少爷可倒好,竟然把老师给打了。说什么‘谁让你扶起来的?找来画师,给我画张画,把我跌倒的姿势给画下来,我这姿势多带劲,画出来多有趣,够笑到我47岁。’你瞧瞧,你瞧瞧!多有主意!这男孩子啊,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长大一定出息呢!”
秋鄂也说:“谁说不是呢?我们家少爷啊,他对一个故事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会续着想出它的姊妹篇呢!”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小蝶为了配合一下这欢快的气氛,也笑了一下。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女孩子发育得早,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蛮喜欢秋月,发育得真好,跟我身材差不多,性格嘛,互补型的,我们应该很合得来,我经过小蝶房间听到她们的说话时在想。
我看见小蝶走出房间,来找年希尧。看四下无人,只有一只猪,悄悄对年希尧说:“希尧哥哥,你知道古人都是怎样发奋读书的吗?能给我讲讲吗?”
年希尧铿锵有力的地说:“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
,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东晋人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但家境贫穷,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干
活,孙康年纪虽小,但是也不例外。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家里没有灯所以不能读书。小时候,孙康问父亲:‘为什么别人家里有油灯,而我们没有呢?’父亲回答说:‘油灯很贵,咱们要买油灯全家都要饿肚子。’小孙康很懂事,从此就不再提此事。
读的书都是借的,又很讲信誉,到时间一定要还,常常因为没有时间看书而发愁。他曾经尝试在月光下读书,但是太暗,眼睛疲劳。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月光皎洁,他忽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孙康非常高兴,忙坐雪地里看书,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着雪的反射光线读书。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他读了很多的书。最后官拜御史大夫。许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霸道皇帝想入妃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