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3章(1/3)
三十二诗曰章
公孙丑曰:“《诗》曰①:‘不素餐兮②。’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悌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注释】
①诗曰:诗经魏国风伐檀之篇。②不素餐兮:朱注:“素,空也。无功而食禄,谓之素餐。”
【译文】
公孙丑说:“诗经说:‘不是白吃禄米的。’那君子不耕种吃人家的禄米,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君子住在这个国家里,这国君举用他,便能使国家安定富足,尊贵荣耀;国中的子弟随从着他,就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尽忠国家,取信朋友,‘不是白吃禄米的,’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呢?三十三王子章
王子垫①问曰:“士何事②?”孟子曰:“尚志③。”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④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⑤。”
【注释】
①王子垫:齐王之子,名垫。②士何事:朱注:“上则公卿大夫,下则农工贾,皆其所事,而士居其间,独无所事,故王子问之也。”③尚志:朱注:“尚,高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士既未得行公卿大夫之道,又不当为农工商贾之业,则高尚其志而已。”④恶:读乌,犹何也。下恶同。⑤大人之事备矣:朱注:“大人,谓公卿大夫;言士虽末得大人之位,而其志如此;则大人之事,体用已全。”
【译文】
王子垫问道:“士做什么事?”孟子说:“高尚自己的志向。”王子垫说:“什么叫做高尚志向呢?”孟子说:“志在仁义二字罢了。杀了一个无罪的人,就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而把它取来,就是不义。这颗心住在那里?在仁上;走的路在那里?在义上。所住的便是仁,所从的便是义,这大人的事就完备了。”三十四仲子章
孟子曰:“仲子①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②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③亡亲戚君臣上下④。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注释】
①仲子:即于陵陈仲子。见滕文公篇(十五)匡章章。②舍:同舍。③焉:于也。④亡亲戚上下:“亡”。同无。“亲戚”,亲族也,指父母兄弟等。
【译文】
孟子说:“陈仲子这个人,如不合于义,就是给他齐国,也不肯接受。大家都相信他。这好像是舍弃一篮饭和一碗汤的小义罢了。人的最大错处,莫过于抹煞父母、兄弟、君臣、上下的伦常,因为他的小义,就相信他的大节,怎么可以呢!”三十五桃应章
桃应①问曰:“舜为天于,皋陶为士②;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③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踪④也。窃负而逃,遵⑤海滨而处,终身然⑥,乐而忘天下。”
【注释】
①桃应:孟子弟子。②皋陶为士:皋陶,人名;亦作咎繇。舜臣。“土”,士师,狱官也。③有所受之:朱注:“言皋陶之法,有所传受,非所敢私,虽天子之命,亦不得而废之也。”④敝踪:破草履也。“踪”,同屣。⑤遵:循也。⑥然:“”,同欣。即欣然。
【译文】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狱官;假如瞽瞍杀人,那末怎么办?”孟子说:“把他依法逮捕就是了。”桃应说:“那末舜不禁止吗?”孟子说:“舜怎么能够禁止?皋陶是有法律的根据啊!”桃应说:“那么舜怎么办?”孟子说:“舜看那弃掉天子尊位,如同抛弃破草鞋一样。私下背着父亲逃去,沿顺着海滨隐藏起来,一生一世高兴地奉侍父亲,快乐得而忘掉了天下。”三十六自范章
孟子自范之齐①。望见齐王之子,喟然②叹曰:“居移气③,养移体④,大哉居乎!非夫⑤尽人之子与?(孟子曰⑥:)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⑦。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注释】
①自范之齐:范,齐邑。今山东省范县。之,至也。②喟然:叹声。③居移气:“居”,所处之位及环
境。言地位环境足以影响人之气象也。④养移体:“养”,奉养也。言人之奉养足以改变身体也。⑥孟子曰:朱注以为衍文。盖此二节语意衔接,当合为一章也。⑦呼于垤泽之门:“呼”,怒呼。垤泽,宋国城门名。“垤”、音至。
【译文】
孟子从范邑到齐国,看见齐王的儿子,就感叹的说:“地位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气象,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态,地位环境的关系真大啊!他不也是和一般人的儿子一样吗?王子所住的房子,所乘的车马,所穿的衣服,多和人相同,可是王子的态度那样好,这是受他的地位环境影响呢!何况那处于天下广居的仁人吗?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孟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