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1/4)
不过除了上述作品之外,咏史之作中也有些很有思想价值的东西。例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套,以嬉笑怒骂的态度,嘲笑一位自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流氓皇帝的惺惺作态,就是封建时代不可多得的佳作。张养浩的[仁山坡羊]《潼关怀古》:
**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都控诉了统治阶级发动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是比较有人民性的。此外如卢挚的[折桂令]“晋王宫深锁娇娥”,讽刺了封建皇帝以贪恋美色误国;周德清的[满庭芳]《看岳王传》等曲,从爱国与误国的角度,分别颂扬了岳飞、韩世忠,谴责了秦桧、张俊;杨维桢的[双调·夜行船]《吊古》套总结了历史上的吴越兴亡,都是比较有意义的作品。
散曲里还有一项重要的题材,就是歌唱男女恋情和写闺怨,其大胆的程度,超过了唐诗宋词中的同类作品;一些作品甚至对偷情、幽会中的情态和心理,都作了尽致的描写。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社会的原因。
****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它不能不受到阶级利益的制约。封建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封建秩序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限制男女婚姻自由的礼法:“男女授受不亲”,结婚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这种封建礼法,给青年男女带来很大的痛苦。从宋代开始,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力量抬头,形成一股冲击封建礼教的力量;但另方面统治阶级也提倡理学以加强封建礼教的统治。到了蒙古贵族侵入北方以后,这些“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统治者,不大懂得封建礼教的重要性;他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男女关系上也不象封建社会的严峻,这就使封建礼教的束缚一度有所松弛。另一方面,由于元初长期停止科举,很多知识分子丧失了仕进之路,只好沦落风尘,与倡优为伍,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演出的脚本。这些新的“才子佳人”的遇合,少不了“风流韵事”的出现;而长期厕身娼楼妓馆的生活体验,又使他们对**们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歌唱男女恋情的作品,就在这种种际会中大量涌现。
在散曲里,我们可以看到青年男女(尤其是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伙。”“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家儿活儿既是抛撇,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在这里,三从四德的教条,温柔敦厚的诗教,连影子都不见了。从个人爱情幸福的要求出发,有的作品还提出了希望普天下相爱的人都结成眷属的理想。而一旦分离,便会给女方带来莫大的痛苦:“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痛煞煞教人舍不的”。“数归期空画短琼簪,揾啼痕频湿香罗帕”。她们观花洒泪,见月伤心,梦绕魂思,一病恹恹。这种占散曲题材中很**重的闺情闺怨曲,客观上反映出封建社会男女的不平等。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些作品要求男子对爱情忠贞,对负心者表示痛恨。
但是,由于那些在“秦楼谢馆鸳鸯幄”里混日子的文人,大部分还是出身子地主阶级的作家,他们从本阶级中带来的男尊女卑、以妇女为玩物的观念,同**生活本身的放荡性相结合,很容易产生青楼调笑的作风;打情骂俏、欣赏妇女的体态以追求感官的享受,甚至**猥亵等等,都可以在这类作品中找到。那些“风流文士”和达官贵人们的征歌选色、赠妓题妓之作,那就更少可取的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方面作品以外,元曲中还有一些数量虽少,却相当重要的作品。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描写了元末江西太早时灾民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大户的趁火打劫。无名氏的[醉太平]“堂堂大元”,“夺泥燕口”,反映了元朝残酷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刘时中等人以代马、牛、羊等动物诉冤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主题。这些作品都富有现实意义。关汉卿的[一枝花]《杭州景》套写杭州的繁华景象,杜仁杰的[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写勾阑演出的情况,提供了元代城市生活的资料。马致远的[耍孩儿]《借马》套写一个爱马如命的人,钱霖的[哨遍]套写看钱奴,高安道的[哨遍]套写皮匠生活,仿佛一幅幅中古社会的风俗画。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套,曾瑞的[青杏子]《骋怀》套,钟嗣成的三首[醉太平]小令,反映了为勾阑女艺人的演唱而创作的书会才人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到“八娼九儒十丐”的元代社会现实。
总的说来,散曲的思想内容是比不上唐诗、宋词的丰富、深刻的,正面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元曲三百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