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唐朝的天空(1/4)
这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或者还要早一点,两位国外学者谈起中国的事了。
日本创价学会的会长池田大作,在一次聚会上,与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华夏文明。这位日本作家、政治和宗教活动家,忽发奇想,问这位专门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交流、碰撞、互动的英国学者:“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这五千年漫长历史中的哪个朝代?”
汤因比略略思索了一下,回答说:“要是出现这种可能性的话,我会选择唐代。”
“那么——”池田大作试探地问,“你首选的居住之地,必定是长安了。”
中世纪的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幅围广阔,人口稠密,商业发达,文化鼎盛,是公元9世纪前全球顶尖级的都市,堪与古罗马帝国的大罗马地区媲美。现在的省会西安,不过是在原来皇城及部分宫殿基础上,建起来的小而又小之的新城,与当年庞大的长安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在今天的西安,仰望苍穹,很难想象当年那近一百平方公里的唐朝都城天空,该是何等的气势。
1924年,鲁迅到西安去了一趟,就是为了这个天空。他一直有个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主人公是杨贵妃,因此,他来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地,无非实地考察一下,寻找一点感觉。这种做法,在当今先锋才子眼中,自然是老派作家的迁腐行为了,会对其大摇其头,面露鄙夷之色的。
至于当下声色犬马的作家,天空已非很主要的描写对象。如果一部作品翻到第十页,男女主人公居然还没脱掉裤子和裙子的话,这位作家肯定是比较保守主义的了。所以,他得赶紧把作品中的他和她,撵到房间里去,房间里是没有天空的;再把这个他和她,按倒在床上,床上就更没有天空了。试想,当这位作家眼中的灼灼淫光,聚焦于脐下三寸的时候,你强求他去关注什么鸟天空,不是遭挨骂吗?因为,在他们看来,为写小说而风尘仆仆地跑去看西安的什么天空,是很傻B的事情。不就是把李隆基搞得五迷三道的那娘们吗?要是擅写裤裆文学的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手里来写,买几张**,插入DVD,荤的素的就全有了,准能写出一部令人喷血的**小说,用不着那么费事。
“唐朝的天空”这个说法,是鲁迅30年代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提出来的。他说:“五六年前我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原来还是凭书本来摹想的好。”
生活之树,有时也不常绿。不看倒好,一看,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此长安已非彼长安了,在唐以前,这里曾是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其中还包括黄巢的大齐,十一朝定为国都的城市,时间长达千年之久。但到唐代末年,有一个比黄巢更残忍的朱全忠,“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资治通鉴·唐纪八十》)。经过这次彻底破坏以后,如刘禹锡诗云,“金陵王气黯然收”,长安风水尽矣!嗣后,除了李自成的短命大顺,没有一个打天下坐江山者,有在这里建都立国,作长治久安之计。所以,鲁迅以为来到这个以羊肉泡馍和秦腔闻名的西安,能够看到大唐鼎盛时期的天空,那自然要徒劳往返的了。
鲁迅此次访陕,看过秦腔,买过拓片,有没有吃过羊肉泡馍,不得而知。但这些离唐朝太远的事物,大概无助于他的创作,于是,那部长篇小说《杨贵妃》,遂胎死腹中,成为现代文学之憾。
不过,唐朝终
究是伟大的唐朝,英国的汤因比,如果让他再活一次,竟舍弃伦敦而就长安。从来不作长篇小说的鲁迅,却要为唐朝的杨贵妃立传,还破天荒地跑到西安去寻找唐朝天空。我一直忖度,应该不能以今天基本贫瘠的西部状况,来考量两位智者对于那个伟大朝代的认知,从而觉得他们的想法,属于“匪夷所思”之类。看来,这个朝代、这座城市,不仅在中国历史,甚至在全人类历史上,也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
在中世纪,自河洛地区、关中地区,以及长安而西,越河西走廊,一直到西域三十六国、由丝绸之路贯穿起来的广袤地区,由汉至唐,数百年间,中土与边陲、域外与更远的国族之间,虽然没断了沙场厮杀,兵戎相见,枕戈汗马,狼烟鸣镝。即使到了隋末唐兴的公元7世纪,李世民开始他的贞观之治的时候,据钱穆《国史大纲》:“自隋大业七年至唐贞观二年,前后十八年,群雄纷起者至百三十余人,拥众十五万以上者,多达五十余,民间残破已极。”但是,应该看到,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无论怎样铁蹄千里,怎样倾国来犯,其实,倒是某种意义上的“绿色”战争,相当程度上的“环保”战争,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危害,不是那么严重,甚至不如现在一个县城里的小化肥、小造纸、小化工,更能糟蹋地球呢!古人打完仗,拍拍屁股,回家继续种庄稼,所以,地照样绿,水照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