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海瑞骂皇帝(1/6)
一
假设有人编一部《中国贪污史》,大概少不了赫赫有名的贪官严嵩,假如有人另编一部《中国廉政史》的话,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则更是领衔主演的人物。无论前者和后者、巨贪和大廉,都出在明代嘉靖年间,我想,绝算不得是这位皇上的荣光。
在中国,某个朝代出贪官,也许并不能证明皇帝昏庸无能,是个窝囊废;即使最精明的君主,驾驭偌大的国家机器,日理万机,百虑一失,也难免疏忽。何况,贪官又不会在脸皮上刻出字来,“吾乃硕鼠是也”。在未捉出之前,谁不人五人六,像模像样。再说,在旧社会,“十年寒窗”,“学而优则仕”,“仕”者,官也。在戏曲里,戴纱帽翅的角色出场,“千里为官,谁不为钱?若不为钱,谁来当官?”这四句念白,很足以表明权力和金钱的互换关系。所以,贪官,是常见的,老实说,清官,倒不常见。
当清官,穷得要死,苦得要命,谁干?因而翻开《二十五史》的任何一史,无不贪官如毛,硕鼠遍地,有时,皇帝就是天字第一号的贪污犯。出清官,必是国家问题成堆、积重难返之际。一定由于皇帝昏庸,而且比较长时期的,达到相当程度的昏庸,弄得贪污普遍化,腐败合法化,渎职正常化,贿赂公开化,到了国将不国、神州陆沉的时候,极个别的不肯同流合污的清官,才会凸显出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越是腐败的朝代里越出清官的原因。
因此,若无嘉靖,若无严嵩,若无满朝的不正之风,也就显不出海瑞的节操和风范,也就不可能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排名不数第一,也数第二的清官了。嘉靖御临天下45年,已经到了无可救治的程度,海瑞这才会指着鼻子骂皇帝,“陛下之误多矣”,“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关起门来骂皇帝”这句旧时民谚,是一种在压迫下不敢表示愤怒,又不能不宣泄愤怒的情绪表达。在专制封建社会里,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关起门来骂,比较安全。而且,中国有皇帝的年代,还没有窃听器,还没有测谎仪,还没有录音机,只要不被人检举上去,就可保太平无事。可是,中国皇帝也不饭桶,你虽然不骂出声来,但你在肚子里骂我,根据你敌视的眼光,根据你仇恨的神气,也能定你的罪,那叫“腹诽”。
“腹诽”,据司马迁说,是西汉酷吏张汤所发明,他在审判大司农颜异时,就依据此人的“微反唇”,大概稍稍噘嘴,或者撇嘴吧,便奏称其“不入言而腹诽,论死”。所以,海瑞骂皇帝,指着鼻子骂,骂他不是东西,实在是那个万马俱暗的黑暗时代里,中国文人所表现出来最为难得的一抹亮色。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提到清官,立刻想起海瑞。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百姓头脑中的这种“清官情结”,由于贪官太多所致。明朝官员的贪污现象,可称中国历史之最,在数不胜数的贪官污吏中间,一生清介、死无余银的海瑞,便寄托人们对于清廉政治的希望,这也是他的故事,得以在数百年间流传不已的缘故。
海瑞之得名,当然是由于他一以贯之的为政清廉。说实在的,偌大王朝也不只是海瑞一人是清官,他的成就,他的功业,主要在于他跳出来,当面锣对面鼓地骂过皇帝,这才使他的知名度,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对老百姓而言,做一个清官,不贪不沾一分钱的国帑,也不捞进自己腰包,穷苦到啃菜根、嚼粗粮的地步,固然非常之值得敬佩;但若敢指着鼻子骂皇上,说他不是东西,那才令人感到了不起,才家传户诵,对之崇拜得不行的。
一般说,先有个别的贪污现象,发展到大面积的贪污加之腐败的现象,然后更进一步,则是上下勾结、内外串通、左右纵横、四面八方的贪污腐败成风。从朝廷到地方,贪官多如牛毛,从政治到经济,腐败无所不在,少数清官才能突出,才会出现清官现象;凡帝国到了这一步,如果原来的皇帝是个庸君的话,这时,十有八九成为昏君。而一成为昏君,也就离谢幕不远了。明白这一点因果关系,就知道清官为什么只能受到老百姓的拥戴,而不为他生前以及身后的各统治者所容,最深层的原因,恐怕就在这里。这就好比一开门,乌鸦冲着你叫,不是因为它叫,给你带来晦气,而是因为你要倒霉,它才叫的。对乌鸦“呸呸呸”地表示嫌恶,其实没有道理。
据《杨继忠传》,“(忠)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答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忠一人耳!’”据《吴岳传》:“岳清望冠一时,提躬严整。尚书马森言平生见廉节士二人,岳与谭大初耳。”满朝文武,只找到这几位不贪的官员,明朝的中后期,在中国历史上,数得上是贪污大朝了。
朝政黑暗,特权横行,法令松弛,行政腐败,是造成官员贪污行为的主要原因。不过,读清人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明代官员的薪俸,是中国历朝中最低的。若不想成为饿莩,不额外求财,又有什么办法?如明代文人李贽、李卓吾,曾任河南辉县儒学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督学;曾任国子监教习,相当于大学的讲师;后在礼部作司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鱼三吃:李国文杂文自选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