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法言义疏 > 第13章 问道卷(1)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问道卷(1)(3/3)

目录
好书推荐:

为巧,此之谓天乐。”“物刻而雕之”,御览一引作“物物刻而雕之”(一)。(一)今本御览此段引文在卷二,“物物”但作“物”。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注〕可以止奔竞,训饕冒之人。及搥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注〕老子之绝学,盖言至理之极,以明无为之本。斯乃圣人所同,子云岂其异哉?夫能统远旨,然后可与论道。悠悠之徒,既非所逮,方崇经世之训,是故无取焉耳。无取焉何者?不得以之为教也。〔疏〕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陆德明老子道德经释文:“老子姓李名耳。河上公云名重耳,字伯阳,陈国苦县厉乡人。史记云字聃,又云仁里人,又云陈国相人也。”四书释地又续云:“苦县属陈,老子生长时,地尚楚未有。陈灭于惠王,在春秋获麟后三年,孔子已卒,况老聃乎?史记冠楚于苦县上,以老子为楚人者,非也。”梁氏玉绳史记志疑云:“考葛洪神仙传谓楚苦县人。隶释边韶老子铭谓楚相县人,春秋之后,相县虚荒,今属苦,在赖乡之东,濄水处其阳。并仍史误。而晋皇甫谧高士传云陈人,陆氏经典序录云陈国苦县厉乡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篇云老君生于陈国苦县赖乡涡水之阳九井西李下,固未尝误。”又云:“老子是号,生即皓然,故号老子。耳其名,聃其字,非字‘伯阳’。索隐本作‘名耳,字聃’,无‘伯阳谥曰’四字,与后书桓纪延熹八年注引史合。幷引许慎云‘聃,耳漫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伯阳,非正。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则是后人惑于神仙家之傅会,妄窜史文。”按:梁说是也。传“楚苦县”字亦后人妄改,曾子问孔疏引史记作“陈国苦县”可证。“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者,前文云:“道、德、仁、义、礼,譬诸身乎?”则道德本儒家所同言,故有取也。“及搥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者,音义:“搥,都回切。旧本皆从‘手’,掷也。提,徒计切,亦掷也。汉书云:‘以博局提吴太子。’”按:广雅释诂云:“搥,擿也。”擿、掷同字。老子云:“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又云:“绝学无忧。”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注“老子”至“教也”。按:此与前篇论庄注义相同,所谓右道左儒,乃晋人风尚然也。

不想错过《法言义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