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部分(2/6)
中国书籍,聘请华儒教习国中子弟,无异归吾儒教矣,较之奉彼教者动辄作威,怙势欺压平民,其贤不肖何如也?如改约而彼不肯从,则别习教之民编为教籍,子孙世世永为庶人,不许娶妾,不许应试,不许捐纳,不许充兵,此本教堂原有之规例也,以其矛刺其盾,庶亦别分泾渭之一法矣。夫贬异端,即所以崇政体;泯嫌疑,即所以重邦交。秉国钧者,其熟思而审处之!
[注释]
①擢(zhuó)发难数(shǔ)——意谓罪行多得象头发那样无法数清。
②剀(kǎi)切——切实,真切。
传教①嗟乎!中西和局之动多翻复者,其必阶于内地传教乎!何则?昔
年各国立约,载在盟书者,通商、传教两端而已。通商为各洲通例,实关富强大局,而于贸易之法,不能讲求尽善,则其利必为外人所夺。苟能发愤为雄,如日本重订税则,振兴商务,仿西法,只准各国在外埠通商,不准入内地夺我民之利,何虑人心不服?惟传教士必入内地,内地入教之民,良莠不齐,往往因此滋事。及至患成,彼以我中国不谙西例,酌议稍迟,动以兵力相胁。如曲从其请,则民之受屈愈多,衔恨愈甚,而教堂之案迭起矣。
案泰西基督之教,流派分而为三:一曰天主教,传自犹太,盛行于罗马,意大利、奥斯马加、比非利亚、法兰西、日斯巴尼亚、葡萄牙、比利时等国从之;一曰耶稣教,日耳曼国之所分也,英吉利、德意志、美利坚、丹麦、荷兰、瑞典及瑙威、瑞士等国从之;一曰希腊教,希腊为西人文字之祖,亦衍基督教之说,别树一帜,小亚细亚、欧罗巴之东、俄罗斯、希腊等国从之。其教或分或合,有盛有衰,名目不同,源流则一,皆本于向传之新、旧约两书。《新约》载耶稣降生为上帝子,以福罪之说劝人为善。是时泰西纷乱如战国,立教者深具苦心。而千百年来党同伐异,仇敌相寻,人民苦锋镝,原野厌膏血,别分门户,遂酿干戈,以至变本加厉,实非教主始念所及。十字架之役,俄土之战,其尤著者也。迨后道术修明,已异于古,故今耶稣教之在欧、美两洲者,英、美两主实称教中监督,为一会之领袖,尊为国教,未可厚非。盖人生于世,不能逸居无教。如有僻在遐方,礼教未行,狉獉未变者②,耶稣教士遍至其地而化导之,地球各国现已一律相安。
自传入中国内地,未尝习见习闻,动辄龃龉,英、美、法等国合举国之权力以庇之,然而庇之愈甚,而冀传教之广播愈难。何则?传教先贵乎化导,化导在身心,不在乎势力也。在教中诸人,诚信教旨,恪遵教规,安分守业者,本不乏人。特莠民借入教为护符,每有作奸犯科,为种种不法事,其病在教士以招致人多为一己声名起见,遂至泾渭莫分,品类淆混。每有教士听教民一面之词,不能灼知其奸伪,专为护持彼教计,因此偏袒,以至紊我王章。在教士存心本亦公正,若能洞烛其奸,自不容其所为,且为彼教十条诫所见斥,应按籍除名。所惜者,地方有司鲜知此例,惟虑开边衅,先存畏惧之心,并不知西国律法,折服无从(光绪元年《新报》谓:中国既无治西人之律,何不仿照英于印度各族类通商之律,参酌行之),往往迁就定谳。平民受屈,申理末由,众怒滋深,群思报复。又有藐视教民,断案不能平允,因此教士出为诉说,酿成其祸。是故拆教堂,辱教士,民教斗殴之案,层见叠出。平心而论,彼教士及华官,苟有自知之明,应同此愧悔,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也。
曾闻耶稣教士,有教案伤人不愿惩办,为体上帝好生之心者,惜难多者其人。夫教士以身卫道,虽死亦所甘心,即无端受辱,如耶稣所云:"披左颊,转右颊向之可也。"苟能含忍包容,人心自服,又何必力为较量?然余亦未之见。至每遇大臣查办,或以相距太远,未悉案情,或以律例不同,各执一是。定案稍缓,彼即横生枝节。有司既经革职,复请惋惜之国书;首犯即已伏辜,重索赔偿之恤款。朝廷怀柔交至,优待有加;百姓闻见各殊,寻仇无已。于是儿童、妇女未能辨其种类,闻声相恶;加以匪徒煽惑,变故迭乘,果谁贻伊戚欤?
虽然,教士来华各循其教书之旨,传教济人,出自公心,费用捐自民间,非支国帑。如传教别存邪僻私见,各国先不能容,又何能流行一千八百余年而愈盛?明季利马窦东来,徐光启舍宅为堂,有奏留其教之疏,实为华人入教之鼻祖,而明史称其清介,亦未因入教而受贬也。所惜者,传教于华人出于勉强者多,每与时人多所辨驳,与孔教较量多所毁斥,以自见其高大,以至忿争启衅,是亦不可以已乎。夫信从者,在乎心不在乎迹,苟有不信不从,置之可也。耶稣之书不云乎,苟有不接受尔者去之,日拂去足尘可见。保罗传教至一处,以人不之信,谓其时未至,转往他所。进华之教士如是以行,又何龃龉之有?今在亚洲教民既多,权势亦大。其设义塾,施医药,育婴孩,著论说,无分畛域,一视同仁,救人之心不可谓不切。独是以救人之婆心,因容纳中国之莠民入教,遂启争端,动成大案,此诚天下有心人所共惋惜者也。
今欲民教相安,必须广求良法。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盛世危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