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四十七回 汉哀帝宠爱佞幸 孔司徒明哲保身(5/6)
大司马、卫将军董贤,对大汉王朝并没有什么功劳和贡献,跟皇家也并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
况且,董贤本人,也没有什么清白能干的名声,没有什么优秀的事迹、高尚的品行,可以作为世人的表率和楷模,进行效仿学习。
可是,董贤年纪轻轻,却凭着英俊迷人的外貌,巧言令色的言语,而受到陛下的宠爱信任。
董贤一连数年擢升,位列三公之职,成为鼎足之一,而且掌管着皇家禁卫军队,着实令人疑虑困惑。
董贤无功却受禄,享受加封侯爵的赏赐。他的父子兄弟,凭空得到皇帝的提拔擢升,赏赐之多,国库也为之空虚。
万民喧哗争论,在道路上议论纷纷,忿忿不平,都一致认为,陛下这样做,是败坏了大汉朝廷的祖宗规矩,实在不合天意民心!
从前,褒国的神蛇变化为人,生下了美女褒姒,从而使周王朝大乱亡国。
臣恐怕陛下万年之后,陛下会因为宠爱董贤的过失,而受到后代的讥讽。
董贤也会留下佞幸小人,不知进退,鼠目寸光,亡家灭族的灾祸。
微臣私下以为,陛下现在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是不可以让后世知晓效法的!
希望陛下悬崖勒马,立即改正,莫让陛下的一世英名蒙羞,羞对祖宗神灵。”
刘欣读罢中常侍王闳的进谏奏章,恼怒万分,立即发作起来,大骂中常侍王闳道:
“王闳,你这个不识抬举的放肆家伙!刚刚才蒙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典,回到宫禁,就开始胡言乱语,指责朕的过失,真是惹人厌恶!”
最终,刘欣依然不肯接受中常侍王闳的劝告。
但刘欣自知理亏,又忌惮中常侍王闳年少志壮,敢说敢言,顾忌太皇太后的崇高威信和影响力,才饶过了王闳,没有加罪惩罚他。
就这样,中常侍王闳等贤明大臣竭力向皇帝进谏,希望改变朝廷朝政混乱、任人唯亲现状的努力,都一一失败了。
大汉朝廷赏罚不公的制度,朝政混乱的弊端,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就这样过去了。
8
到了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的正月,大汉皇帝刘欣依然是疾病缠身,没有多少好转。
大汉朝廷的政务,也更加混沌不堪,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朝廷上下的危机,也越发加剧。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正月新年佳节,正是大汉皇帝和文武大臣闲暇之时。
这时,刘欣的心情舒畅,久病不愈的病情,才稍稍好转了一些。
此时,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王国的大昆弥伊秩靡等塞外诸国首领,一起到京师长安,来朝见大汉皇帝刘欣。见到万国来朝的盛大场景,刘欣喜忧参半,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担忧。
当时,西域诸国之中大约已经有五十个王国,纳入到了汉朝廷的朝贡体系之中,归属于西域都护的管辖。
自译长到将、相、侯、王等首领,佩带大汉朝廷颁赐的印信、绶带的首领酋长的人数,总计达到了三百七十六人。
而康居王国、大月氏王国、安息王国、罽宾王国、乌弋王国等西域诸王国,都因离大汉朝廷的边境线太远,不包括在五十国的范围之内。
当康居王国、大月氏王国、安息王国、罽宾王国、乌弋王国这些不包括在朝贡五十国范围之内的西域诸王国,前来大汉朝廷贡献交往之时,大汉朝廷也照样给予他们相当的还报,但不把他们归属在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之类。
自黄龙年间以来,匈奴汗国单于每次按照惯例,来长安朝见大汉皇帝之时,汉朝廷都给予厚重的赏赐。
大汉天子赏赐给单于以及部属的锦绣、丝绸、丝绵,都比前一次更多。
大汉黄龙年间以来的几代皇帝,都希望能够用厚重的赏赐,去安抚笼络匈奴汗国君臣,不要在边塞挑起战事。
但这大批的赏赐,也成为了汉朝廷的一大沉重负担。刘欣想到这些,就有些愁眉不展。
9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正月的一天,病怏怏的刘欣,病情终于好了许多,能够上朝理事了。
于是,刘欣强打起精神,坐在未央宫白虎殿的皇帝宝座上,举行朝拜大典,接受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王国大昆弥(大国王)伊秩靡等外藩君王的朝拜。
听着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三呼万岁,刘欣觉得十分惬意。
不知不觉之间,刘欣大国君王的豪气油然而生,不免有些得意洋洋起来,越发欲展现汉朝廷皇帝的尊严和神威。
10
朝拜大典顺利结束,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以及乌孙王国大昆弥伊秩靡等外藩君王,受邀前往未央宫麒麟殿,觐见大汉皇帝,接受皇帝的宴请。
当时,大汉君臣都聚集在未央宫麒麟殿殿前,悠闲自在地谈天说地,闲谈政事。
年轻漂亮,英俊潇洒的大司马、卫将军董贤,鹤立鸡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东汉之布衣天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