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风云际会 名扬初唐_第18章 千金不卖(1/2)
自从县太爷上表朝廷,要对孟大财主的原配夫人高昔娘予以嘉奖以来,整个铜人乡都沸腾了。
大唐开朝以来,铜人原还从来没有出过一位忠孝节烈的先进典型。
这让铜人乡的乡民们,走出去都觉得矮人三分。
谁不想出生在书香世家,忠孝之门?走在外面,向人介绍起自己来,脸上都有光。
否则,在外面跟人对骂起来,别人一句穷山恶水出刁民,就能把你给噎个半死。
如果出了位忠孝节烈的人物,别人便多半不敢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把你的家乡比作穷山恶水。
孟大财主的那场宴席结束之后,产生了两个十分明显的结果。
一个便是,全乡的人都知道了,孟家大郎确实是变聪明了,而且还换了一颗心,比普通人聪明百倍。
第二个结果便是,孟大财主的原配夫人高昔娘,成了远近闻名的神仙。
有人说她在菩萨跟前作了侍女,有人说她成了一方土地,专门护佑着铜人原的万物生灵。
高昔娘新修的坟茔前,香火缭绕,终日不绝。远远看上去,孟家的祖坟上,果真冒起了青烟。
铜人原上的乡民们,有个什么疑难杂症,头痛脑热,除了看大夫,都爱到这里来,求神问卜。
铜人乡一片欢腾,孟凡也没闲着。自从上次宴会之后,他反手就问便宜爹要了一百贯钱,声明要在灞城镇开间酒楼。
孟天和也是个老吃货,自然知道自己儿子如今的能耐,开间小酒楼,应该绰绰有余了。
就连县太爷都赞不绝口的菜肴,侍候那些过往的行商和旅客,还不是手到擒来?
因此,孟天和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就让老管家推了好几车开元通宝给他。
钱到了手,孟凡一刻也等不得,立刻就骑着驴子去了灞城镇,和老铁匠探讨了铁锅的铸造要点。
孟凡又给老铁匠新画了几个图样,有平底煎锅,炒菜用的颠勺,从小到大一系列好几个尺寸。
他甚至还想要打造出一台烤箱,作出唐朝第一个披萨来。
不过一个人精力有限,即要研究豆腐,还要酿酒。更何况,接下来,在选择店址的时候,他就遇见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灞城镇没地了,准备的说,灞城镇好的地盘儿,全都名花有主。
他要想开酒楼,只能去离主街十分偏远的镇郊开。
灞城虽然商业繁盛,但离长安太近,统共就那么一条主街,七八条叉巷。
酒店做的生意,除了过往的行商,最主要的是长安城迎来送往的客人。
灞桥折柳的人文习俗,让这里成了送别亲友的最佳地段。
从长安城送别亲友的人们,或缠缠绵绵,或依依不舍的走到这灞桥的时候,刚好时近正午。
喝杯别离酒,赋诗一首,吃了饭再走,理所当然。
但送别亲友,你总不能让人家偏离主街,跟你走到镇郊的小酒馆吧?
孟凡让顺子一打听,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本临街还有几个上好的地段,可以开酒楼。但却在不久之前,让镇上的几个大财主包圆了。
这几个大财主的名字,孟凡赫然还记得。里面就有两个人,是上次在酒肆向他讨画的王万财和胡光普。
孟凡万万没想到,躲到了唐朝,也没躲开炒房团,让这些家伙抄了自己老底。
他一下子就全明白了,都怪自己上次在酒肆说漏了嘴,告诉他们自己要来开酒楼。
这下可好了,楼买不到,还怎么开酒楼?
找不到地方,孟凡只能暂时回了铁匠铺,让顺子一个人在街上再四处打探打探。
坐在客厅里,眼见着老铁匠的生意倒是门庭若市。他好生羡慕,遂问道:“陈老丈,你这生意比前些日子可好多了。”
老铁匠姓陈,家族排行老七,所以就取了个名儿叫陈七。
陈七听见,笑着说道:“这还是沾了小郎君的福气,自从你那刨皮刀问世以来,买它的人都快把老铁匠的门坎踩平了。”
“哦?”孟凡一句无心的话,没想到却让老铁匠的脸刷得一下红了。
孟凡立刻明白了,他是怕自己向他讨要佣金。这东西可是他发明的,授权给老铁匠经营。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专利费一说,那也有功劳高低的事理在。若自己真要主张权利,老铁匠也不得不从。
孟凡先前心事重重,没注意那些来的人买的都是什么。
这一仔细观察,他才发现,铁铺里的伙计们,全都在打一样东西,就是之前自己画的那款刨皮刀。
此外,铁铺廊下还挂着一排同款的刨皮刀。
孟凡不由得苦笑了两声。这么个小东西,就如此受欢迎,可惜便宜了别人。
陈七见他心事重重,因此问道:“小郎君像是有何疑难?小老儿蒙郎君厚赐,无以为报。若有用得着小老儿的地方,尽管开口,小老儿愿尽绵薄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烹治大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