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二十四章:青盐换黄铜(2/2)
张元不同于西夏羌人,他自小长在大宋、熟悉大宋,他清楚朝廷不会放任这一现象不管,何况前些日子,又有宋人潜入他盐场侦查的事迹提醒。既然两位大人想胜券在握,就要顾及任何可能,不可有半点疏漏……”
提到这里,三司使郭昶突然冷哼一声:“孟兄,你未免太把张元当回事,他在大宋,不过是个落榜书生,能有什么大智慧?”
三司使乃是三甲进士出身,掌管全国禁榷商贸和财政收支,地位仅次于两府大臣,当然骄傲自满,看不上落榜之人。然而,人的能耐大小并非只看卷面上的笔墨。眼见得郭昶如此轻敌,孟良平顿生怒意,他克制着情绪,冷冷发问:
“张元是西夏国相,协助元昊,把西夏从蛮荒游牧民族建成吞并大小戎族的帝国,难道不是大智慧吗?从前大宋上下鄙夷元昊,如今有金明砦、三川口的大败,要是再鄙夷张元,我看,郭大人未免太自信了!”
郭论哪里肯受这个气?登时怒目圆睁,指着孟良平的鼻子欲加教训,方放出个“你”字,突然变了神色,和颜悦色地,把孟良平推进了难堪境地。
“孟水监说得有道理。我记得,你辖下街道司管勾很有本事。家父曾贵为太宗朝三司使,如今也被她笼络,常去做客。不如孟水监这重顾虑,就交由她去做,如何?”
大理寺毕竟是勘察办案的衙门,实战经验要比只在文案上办公的三司强了不少,就在郭论阴阳怪气间,寺丞经过一番思虑推敲,认同了孟良平的观念:为保全胜,务必要顾全所有疏漏。但毕竟人货分开的可能不大,因此,只需派人盯着私盐船后的几艘客船便是。
他连忙做起和事佬,给两位拱拱手:“两位都是为国事着想,为官家解忧,切勿伤了和气。孟水监,大理寺与盐铁司调动人马皆不易,郭大人只是烦恼此事,并无疏忽之意。追捕盐贩,主要是从水路着手,依我看,孟水监,咱们方才计划的部署不变,大理寺抽调两名捕快,按你所说,严密监视尾随盐船后的客船,如若果真盐贩藏于客船,可不至于我们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何?”
得于寺丞的启发,郭大人虽不情愿,也不想落人后。
“既如此,盐铁司也愿抽调两名差役,配合捕快一起行动。”
过程虽坎坷,所幸达成一致意见,就着水路地图,孟良平连忙再将自己的意见讲示了番,征得二人同意后,便不敢再耽搁,连忙调堤岸司管勾立刻到都水监言事。
有密探报说,七日前货船已从宋夏边境出发,留给三人准备的时间着实仓促,但也是密探紧赶慢赶赶出来的,不可贻误。
都水监所辖衙司中,以堤岸司最熟悉水务,因此,堤岸司管勾赶来后,孟良平立即遵照两位大人指示,趁夜吩咐下去,令他召集心腹,置办道具,随后依据计划分别行事。
“你们的目的只有一样:协助大理寺捉拿要犯,其余的,不许问,不许说。”他嘱咐。
管勾耳朵里听得明白,心里藏着糊涂,听命办事,于午夜时分与乔装打扮的大理寺捕快和盐铁司差役,在汴河城外裕丰渡口处会和,并依照计划秘密分散开去。
只客船筛查跟踪之事,还未来得及落在实处。货船就在这两天进京,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后天,故最好今夜再去寻李元惜,叮嘱个明白,好叫她有时间准备。孟良平这般打算着,送走三司使和大理寺丞,心里盼着鬼樊楼对缉捕盐贩的计划并不知晓,只道是寻常的办案需求。
抓住盐贩,那么,张元在宋国都内贩卖私盐的合伙人,也就要浮现而出了。
到底那人是不是丁若可?
这般思考时,孟良平已见到暗处有乞儿在向他张望,遂折身回到衙门内,佯装先回寝房歇息,再趁着巡逻的衙役绕出后院的短暂时间,开门欲出……
“大人!”
钱飞虎手里端着碗酸梅汤,热情地向他走来:“是不是晚上吃多了消化不动?我特地去外面买了这消食汤羹,趁热喝了,走两圈就舒服多了。”
不想错过《大宋青衫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