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章 第六章 正思维之道(1/1)
1、不贪心
很多人把不贪心认为连一点生活需求都没有,不是的。贪心就是说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经满足了,还要无止境地去索取,而且你没有付出。就像吝啬鬼葛朗台一样,把金钱占为己有,而且不愿意施舍,那叫贪心。你如果把企业做得越大,帮助你的员工越多,你获得财富后就要再回馈到社会去。
不单单对财富的的欲望是贪心。看到好吃,要多吃两碗,把自己撑着,实际上也是一种贪心。我们要不断地把各种占有欲除掉,慢慢地我们的大爱之心就会打开。对人性的平等,你就会认识得更透彻。你会知道人活在世间的价值取向,人生的目的,人生存在的意义。你就不会认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满足感官的需求。活着如果只是为了物欲而存在,人生局限就会很大,很多问题你会看不开,放不下。所以贪婪就像一条把我们捆死的绳子,无从挣扎。
我记得有一个报道,一个美国人每天算哪个超市买东西会便宜两分,坐哪一路公交车会便宜几毛,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淘到最便宜的货,乃至找一个修煤气的人,他都会打好几个电话,找一个便宜一块钱的工人,把这些东西都算得很精。他每天在这样的算计里活得其实很不快乐,几年下来身上全是毛病,每天睡不好。最后发现,算计的最终结局就是把自己计算进去了,把自己人生的喜悦和开阔的心境全部都算进去了。
很多人说:去做一些公益事业,那个过程最开心。很多人去当志愿者,到养老院去给老人洗衣服、唱歌、拖地板,他觉得这个过程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因为他没有期待,他没有想到我要得到多少报酬。
前一段时间闹金融风暴,波及整个世界,很多高级餐馆门听冷落,在美国有一家餐厅反而生意火红。这家餐馆不是打价格战,它没有要求客人吃一餐多少钱,吃饱了觉得这顿饭值多少钱就往里面放多少钱。如果说实在没钱,可以到这里打工,觉得打半天工值吃一餐饭,就打半天工。所以他的餐厅生意特别好,每个人都吃得很开心。最后餐馆老板自己总结说: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会给予适当的价钱。
从这个事例里面我们反思到什么,就是说人性的规律是什么?人和人交往,总想着别人口袋里的钱如何转到我的口袋里,朋友就会转身走开,因为别人不是傻子。当我们无条件地把心打开,无条件地为对方奉献,无条件地包容和接纳对方,最后你说什么他都相信。
稻盛和夫的企业做得那么好,特别是他的京瓷公司四十年从来没亏损过,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做每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不是利他,如果对别人有帮助,即使自己刚开始的时候亏一点,他也无怨无悔地做下去,当利益群体很多的时候,忠实的消费者就越来越多。这跟佛教的利他思想实际上是一致的。
原始的人性就是占有欲,无止境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一种占有、索取的贪婪之心,都是小家子的局限,小格局的气度。
为什么讲佛教的智慧是人类最顶级的智慧呢?因为它所看待问题的那种高度,是我们现在都无法想象的。很多人认为佛教遁入空门,是一种很颓废的理念,其实不是这样的。它里面含有很深刻的哲学理念,当我们只以凡夫心去衡量,你就永远没办法明白。就像你有一百万的时候,去想象一下比尔·盖茨怎么生活、怎么思考问题。你永远无法想象他那个境界:拿一百多亿去做慈善事业,把自己所有的资产捐给慈善机构,只给自己的孩子留一点点钱。
2、不憎恨憎恨会让我们的心不得清净,看到的都是一片漆黑。当我们生气、仇恨的时候,内心就像被火煎熬一样,你想快乐,都快乐不起来,想爱也爱不起来,永远找不到喜悦。
如果自己像佛一样圆满的时候,在我的身心世界里面就没有敌人。所以,当我们还有敌人的时候,说明我们还需要去提升和净化。
佛教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禅者在山林里面盖了一个小房子。有一天晚上,月亮皎洁,小偷进来偷东西。禅师在里面打坐,小偷溜到房间东翻翻、西翻翻,想翻出一个值钱的东西,翻来翻去都没有,最后很失望。禅师就说,这位朋友,我身上有一件衣服还不错,你把它拿走吧。他把自己的僧衣叠好以后放在门口。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说了一句话,希望他不是拿了一件衣服,而是把月光带走。第二天早上把门打开的时候,发现昨天晚上拿走的那件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好了放在门口,禅师微微一笑说:他把月光拿走了。
3、“痴”
所谓“痴”,就是“我执”和“我见”。我们对自己,对物质世间,对一切问题的看法不正确的时候,就会给我们增添很多烦恼。如果学佛,让你感觉到很多约束,很多不开心,它就不是佛法;真正的佛法应该让你开心,让你快乐,让你从容和洒脱。禅修也一样,禅修可以给你带来快乐,如果禅修给你带来痛苦,它就不是禅修。
禅修可以让你打开智慧之门,这种智慧能引领你的生活,使你从局限的人生里面解脱出来,得到大自在。
不想错过《贤宗法师文集(卷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