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奖罚分明:收买人心难得真诚相待(1/1)
凡事都有两面性,好和坏都不是绝对的。很多人问我当老板要不要脾气好,我的答案是,脾气好可以当好老板,脾气不好也可以当好老板。什么样的脾气都可以当好老板,问题在于发了脾气以后要怎么收场。我不相信老板可以做到完全不发脾气,关键在于发了脾气之后,怎么把员工的心收回来。曹操很有这方面的技巧,我用“技巧”这个词,表示他不是出于真诚对待员工,他是有自己目的的。
曹操很注重收买人心。收买人心不是什么好话,有一定的负面含义,人与人相交贵在相知,用收买的方法就没意思了。与人相处以诚相待,不问你对我怎么样,只问我对你怎么样,彼此之间诚心诚意,这才是正确的与人相处之道。我非常反对老板跟员工说,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还没有良心。你对他好是你的事,他对你怎么样是他的事,不能要求,也不能收买。
为什么曹操被后世人视为奸诈之人?因为他很喜欢耍手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赏罚分明,个人有功他就奖赏个人,集体有功就慰问集体。这就牵扯到赏罚分明到底好不好的问题。其实赏罚分明并不见得好,赏罚分明可能会造成每个人都为了赏罚而工作,而不是为良心而工作。
父母让孩子做家务是不能给钱的。现在很多人学西方人的方式,认为有功就应该奖励,我是非常反对的。你叫女儿洗碗,她洗了。你如果跟女儿说:“今天妈妈很辛苦,你去洗碗,给你20块钱。”那就糟糕了。下次你真的非常累,跟女儿说:“今天妈妈很累,你去洗碗,今天碗比较多,给你30块钱。”如果女儿说“今天我不想赚这个钱”,那你怎么办?子女开始跟你讨价还价,这是谁的错?是你的错,是你把她变成这样的。女儿本来很高兴能洗碗,觉得能替妈妈做点事很自豪,这是完全不需要给钱的。你给她钱,反而使感情疏离了。
曹操就上了这个当,结果到最后每个人跟他都只有利害关系,没有真正的感情。但曹操还是了不起的,他很会利用赏罚来激励员工士气。有一次他把所有武将都集合起来比赛,在场地外挂了一件锦袍,很漂亮,让武将轮流射箭,射中中心的人就能得到锦袍。
曹操组织的那场比试,武将们都不认输,曹操很高明,最后每个人都送了一件锦袍。如果真的分出胜负来,就得罪了太多人。什么叫公平?人们的普遍观点是,我得到好处就叫公平,我没得到好处就绝对不公平。我们主张亲疏有别,不像西方人主张公平主义。如果你爸爸偷了人家的羊,你会到派出所告发吗?如果你去告发就成了笑话。连孔子都说,爸爸偷了人家羊,儿子要说“没有这回事,我爸爸不是那种人”。千百年来,我们一直秉持着这种观点,怎么可能有绝对公平的事情?达到激励下属士气的目的也就行了。
其实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得天下的人往往是一直失败的,一直取胜的人到最后很难得到天下。比如楚汉之争中项羽一直赢,结果到最后输了;刘邦一直输,最后却当了皇帝。一开始就赢的人会骄傲,人一骄傲就容易失败。那么,到底是赢好还是输好?很多人经常说win-win,你赢、我赢、他赢、大家都赢,那是骗人的。天下没有你赢我赢的道理,那不符合阴阳平衡。没输赢才是最好的结果。凡是有输赢的最后都是输,赢也是输,输更是输。如果认为赢就是赢,输就是输,那就太粗浅了。赢有时候比输还可怕,即便赢了,将来可能受到的报复没完没了。所以赢的人要适可而止,或者装成没赢,才不会引起怀恨和报复。能把事情做得不输不赢是很高超的艺术。
不想错过《曾仕强品三国:一本书读懂三国背后的职场江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